高考历史试卷《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12-14 05:15: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学界开通到女流,金丝眼镜自由头。皮鞋黑袜天然足,笑彼金莲最可羞。”这首《竹枝词》所描述的情景开始于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初
C.19世纪后期
D.20世纪初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史称中国移风易俗的一大改革是
A.反对封建迷信
B.土葬改为火葬
C.春节禁放鞭炮
D.文娱活动增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哪一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
A.中山装的出现
B.照相馆的出现
C.改正朔,用阳历
D.长拜作揖的礼仪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新变化的是
A.粮、棉、油统购统销
B.温饱问题获得解决
C.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
D.城镇“安居工程”启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时间信息:改革开放以来。A项是在改革开放以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温饱问题获得解决,B项不符合题意;C项1988年提出,不符合题意;“安居工程”启动是在90年代,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考点:现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
点评: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经历了由闭关自守向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向近代化、现代化的趋进。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成立,由于西方思想、生活方式的传入呈现出中西合璧、洋化的趋势;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中化、独立化;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国际的潮流。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流行词语往往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不正确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
B.放卫星、赶英超美----大跃进时期
C.上山下乡、样板戏----“文革时期”
D.经济特区、互联网----改革开放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A项流行语与时代对应不正确,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是在改革开放时期而非新中国成立初期。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教育文化。
点评: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创立人民教育制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受“左”的思想影响,在“大跃进”年代,各地教育出现了大跃进,不顾客观条件大办学校,大量增加学生的劳动,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文革”时期,高考制度废止,教育战线一片混乱。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抓教育,继恢复高考以后,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加大我国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到20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