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三)

时间:2019-12-14 05:15: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
A.《韩非子》
B.《墨经》
C.《老子》
D.《论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据此回答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中国历史上一场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3.下列不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4.孟子被称为“亚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5.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6.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7.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8.下列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9.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E.①②
F.③④
G.①③
H.②④
I.孟子
G.墨子
孔子
荀子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把孔子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忠孝有道,人际关系到和谐
“克已复礼”
“民贵君轻”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德服人”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绝对统治地位
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是孔子的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而形成的
孔子的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
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学术思想不同
谈论的问题不同


参考答案:1. D
2. C
3. B
4. C
5. B
6. C
7. A
8. B
9. B


本题解析: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②不对,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是条件而非原因,因此排除。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很多方法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是选基法+排除法,即认真审读主题材料、题干和备选项,结合知识,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再运用排除法,将备选项中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的选项从备选项中排除,以缩小范围。再对其余选项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
3.本题注意逆向思维,墨子属于墨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都属于儒家代表人物。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人物型选择题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1)考查人物的活动。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4.孟子被后人称为亚圣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考点:儒学
点评:孟子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
5.“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体现了孔子“礼”的思想。即恢复传统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
考点:儒学
点评: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为仁”。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考点:儒学
点评:孔子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7.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属于道家清静无为思想;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属于墨家思想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属于法家思想。因此选A,分别体现了孔子、孟子的思想。
考点:儒学
点评: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8.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并不在在中国思想界占绝对统治地位;当时迎合统治者需要的是韩非子代表的法家思想,西汉汉武帝时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儒学
点评:汉代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9.孔子和孟子都处于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孔子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主张爱有差别,墨子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主张爱无差别。
考点:“百家争鸣”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列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是
A.芍陂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否定选择题,主要考查逆向思维能力。白渠是西汉的水利工程。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2011年1月11日上午,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塑像在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落成。国家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缅怀和表彰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
B.纪念和肯定孔子个人的成就
C.宣传和实践儒家学说的政治主张
D.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而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因此D符合题意;A、B均偏离题意主旨,与材料中“主要目的”不符,故排除;孔子的政治主张具有保守性,如“克己复礼”,不适应当前时代的需求,故C项排除。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明清时期徽商和晋商崛起过程的相似点有()
①开始时以经营盐业致富
②经营范围或业务比较广泛
③都涉足金融领域
④都把买卖做到国外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