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4 05:03:03
1、判断题 “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对该声明发表时的背景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中美建交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
③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④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改善中日关系
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外交。材料声明应该是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时发表的《中日联合声明》。①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应改为中美关系缓和;田中角荣还没有访华,中日关系还没有实现正常化,故①③不正确。故选A。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改善中日关系。
点评: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后,中国迎来了一个建的高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GDP及占世界的份额表?单位 百万1990国际元
年?份 | 1820 | 1870 | 1913 | 1950 | 1973 | 1998 |
中?国 | 228600 | 189740 | 241344 | 239903 | 740048 | 3873352 |
中国占世界份额(%) | 32.9 | 17.2 | 8.9 | 4.5 | 4.6 | 11.5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经济数据理解、分析能力以及教材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分析,第①项“近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下降”说法正确,1820年占9%到1973年仅占6%,正反映了这一结论;第④项“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说法正确,1998年我国GDP份额上升到5%,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本题选B项,第②③项错误,材料中仅1913年GDP份额数据没能反映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导致GDP出现负增长;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材料中仅1973年GDP份额数据,不能够说明“改革开放前,受“文革”等因素影响GDP几无增长,论据不够充分。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直接起到安定民心、稳定社会秩序作用的措施是?
A.发动“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B.发动抗美援朝运动
C.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D.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要民心安定,社会稳定就要保证关乎国计民生的各产业的稳定,建国初期中央政府为稳定全国物价而发动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保证了人民币的顺利流通,通过统一调运粮食和棉纱在各大城市抛售的手段,使市场物资饱和,物价接连下降。避免了民心恐慌和社会混乱。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个案例,因父亲认为小娟是个女孩,所以在小娟12岁时就不让其上学,结果小娟就把父亲告上法庭。案子最后小娟获胜。小娟的父亲的做法违背了下列哪部法律?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师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抓住案例中父亲不让小娟上学,可知是《义务教育法》。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材料一: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乱则声讨,治则抚绥.
——摘自《清圣祖实录》
材料二
仰凭天道,俯惬人情,以万不得已而用兵.
一一摘自《御制亲征平定 朔漠方略序》
材料三: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四: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五: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圣祖(康熙帝)的治国理念。(6分)
(2)据材料三、四,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8分)
(3)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
参考答案:(1) 与民休息;崇尚和平;恩威(剿抚)并用。(6分)
(2)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8分)
(3)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6分)
本题解析:
(1)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 “乱则声讨,治则抚绥”“以万不得已而用兵”。
(2)注意材料三“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材料四“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3)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说明措施;“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说明作用。
点评:“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观点。”这是高考考试能力的基本要求。为此,平时学习中应重视审题训练、忠实于材料、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加强对非文字信息源的关注等方面培养提高历史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