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4 05:03:03
1、判断题 (13分)体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伴随人类社会的演进而逐步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射礼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体育项目之一。西周射礼是一项有严格礼仪要求的射箭活动,它改变了商代射礼的祭祀色彩,而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内涵。《礼记?射义》记载,西周时“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春秋时期,孔子对射礼推崇备至,《礼记?射义》记载,孔子曾对围观射礼的民众提出要求:不忠不孝者不得入内,尊老爱幼和好学上进者可以就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射礼的人文内涵,结合历史背景说明孔子重视射礼的原因。(3分)
材料二 古代奥运会不允许妇女参加,违者处以极刑。虽然顾拜旦在奥运会初创时期曾想模仿古代传统,但已无法阻止男女平等的时代潮流。从1900年妇女首次登上奥运赛场至今,女运动员人数、女子参赛项目数、女体育管理者人数逐渐增加,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妇女体育在奥运会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意义已超出了竞技比赛的范畴。
——百度百科
(2)根据材料二指出奥运会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变化产生的因素。(3分)
材料三 “中国礼俗,其贻害民力(人民的体力),而坐令其种日偷(衰弱)者,由法制学问之大,以至于饮食居处之微,几乎指不胜指”、“君子小人劳心劳力之事,均非体力强健者不为功”、“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基”。因此要学习西方,重视体育,鼓民力,达到民力、民智、民德三强的教育目的,再三强调自强保种之事,保种就是要提高民族素质,而体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因素。 ——严复《劝学论》整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严复的体育思想。(3分)
材料四 体育口号是体现体育功能变化的重要载体,体育功能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变迁、人们需求变化而发生变化。
时 间 | 口 号 |
20世纪50年代 | “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设祖国”、 |
20世纪70年代 |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赛出好风格,赛出新水平” |
20世纪80年代 |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
20世纪90年代 | “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
参考答案:
(1)内涵:用体现等级尊卑的礼乐制度规范社会关系。(1分)
原因:①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社会动荡;②孔子以射礼来倡导周礼,用德来教化百姓,以稳定社会秩序。(2分)
(2)变化:妇女从无权参赛到取得参赛权并广泛参与。(1分)
因素:①经济,近代经济发展使妇女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上升;②政治,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妇权运动的发展;③思想,民主自由思想的广泛传播,妇女意识提高。(3分)
(3)思想:①中国传统礼俗,影响国民体质;②体育教育可以提高国民体质,体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因素,民族素质关系到自强保种之事;③重视体育,要学习西方,达到民力、民智、民德三强的教育目的。(3分)
(4)时代特征(1分)认识:言之成理即可(2分)
如:50年代:新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百废待兴的局面。(1分)急需大批体质健康的建设者、劳动者和保家卫国者,体现了体育为国防、生产建设服务和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服务的积极作用。(2分)
70年代:60年代后,中国外交处于困难时期。(1分)“乒乓外交”,竞技体育为外交服务的功能得到表现,彰显了国人在追求体育成绩的同时,更加重视通过体育增进人与人、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同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与融通,促进人的社会化、世界的一体化、文化的互通化。(2分)
80年代:改革开放浪潮席卷中国大地。(1分)体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改革开放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反映了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之后,提升民族自信心、振兴祖国、实现中国再次崛起的愿望和决心。(2分)
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国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进入全面建设小康时期,(1分)中国竞技体育逐步向全民化、产业化和法制化建设方向转轨,由政治、军事功能向娱乐、健身功能转变,实现了体育功能利用的多样化。(2分)
(以上各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不超过各题总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体育活动的分析理解。结合材料“《礼记?射义》记载,西周时‘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春秋时期,孔子对射礼推崇备至,《礼记?射义》记载,孔子曾对围观射礼的民众提出要求:不忠不孝者不得入内,尊老爱幼和好学上进者可以就坐。”可知,古代的时候比较重视体育活动中的等级秩序及伦理道德的渗透。分析原因可结合当时的社会变革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妇女在奥运会中地位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从材料“古代奥运会不允许妇女参加……。顾拜旦在奥运会初创时期曾想模仿古代传统,但已无法阻止男女平等的时代潮流。从1900年妇女首次登上奥运赛场至今,女运动员人数、女子参赛项目数、女体育管理者人数逐渐增加,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可归纳出其变化。联系材料“从1900年妇女首次登上奥运赛场至今”的提示,从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变化、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等方面归纳总结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体育思想的发展状况。分析时。一方面要紧扣材料,另一方面要联系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综合分析解答。如材料“中国礼俗,其贻害民力(人民的体力)……‘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基’。因此要学习西方,重视体育,鼓民力,达到民力、民智、民德三强的教育目的,再三强调自强保种之事,保种就是要提高民族素质,而体质是民族素质的重要因素。”可归纳出其思想主张。
(4)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概况。结合材料内一个时期的口号内容,联系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及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交流分析回答。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只要自圆其说即可。分析时应特别注意每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
A.格物致知
B.天人感应
C.克己复礼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 可知符合南宋朱熹学说的“格物致知”观点,认为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故选A。B项天人感应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朱熹的观点;C项是孔子的观点;D项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30分)
材料一:“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系富贵好善,仰体天父、天兄圣心者,题缘而成其举。立医师,必考取数场然后聘用,不受谢金,公义者司其事。……兴跛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兴鳏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生则教以诗书各法,死则怜而葬之。因此等穷民,操心危,虑患深,往多有用之辈,不可不以恩感之也。
材料三: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四:“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回答下列问题: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出自何处(2分)?该材料主张的社会福利在筹办方面有何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在举办社会福利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哪些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14分)
(4)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6分)
参考答案:(1)主要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2分)
评价:孔子的主张一方面体现了“仁”的思想。另一方面孔子将民生问题政治化,担忧个人实施救济会损害到国君的权威,体现了孔子的等级观念。(4分)
(2)洪仁玕的《资政新篇》;鼓励私人参与。(4分)
(3)主张: 社会福利制度化;推行义务教育;实施医疗保险;实施养老保险 。(8分)
特点:,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2分)
思想根源:继承了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4分)
(4)发展: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目前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技革命为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B.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一步步缩小
C.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
D.全球化过程中国际分工日趋成熟,跨国公司数量增加,有效利用了世界资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唐太宗曾向大臣表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在于
A.得益于李斯的不断劝谏
B.非常熟悉《资治通鉴》
C.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
D.深受道家学派的影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