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4 04:55:02
1、判断题 苏、锡、常、镇地区以往很少种桑养蚕,1865年之后则“日渐加多,渐可与浙相埒(同等)”。这反映了当时的上述地区: ①部分农产品商品化?②自然经济基础受到削弱?③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④农业经济作物生产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865年之后则日渐加多,渐可与浙相埒”说明苏、锡、常、镇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纺织业快速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农业经济商品化程度提高所致,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刚处于形成阶段,所以③项说法错误,①②④三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B。
点评: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的最突出特征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但这种现象的出现不是中国经济自发发展的结果而是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始的,由于逐步卷入西方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中国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浓郁的半殖民地色彩。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百花齐放”主要针对(?)
A.政治领域
B.学术领域
C.艺术领域
D.经济领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双百”方针,只要回忆和理解教材中,有关毛泽东对新中国的科学、艺术的政策即可作答。“百花齐放”主要针对艺术领域,“百家争鸣”主要针对科学、文化领域,因此,本题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明确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列为五教之目,并解释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已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钧声名取利禄而已。”以下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重视学生的伦理道德的培养
B.针对学生提出了为人处世的标准
C.要求学员做学问与做人并重
D.反映南宋政府对封建道德的重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孔子认为周礼是理想之制度,“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思想中的“礼”是指
A.礼貌
B.西周的等级名分制
C.法律
D.礼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作为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面对着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他主张恢复到周初在周礼维护下的贵贱有序的状态,进而提出“克已复礼”的主张,这是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面。故此处的礼指周代的等级名分制。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据虞和平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历程》统计:民国之前,军阀官僚多热衷于买地建屋,对工商业投资甚少。1912-1922年的11年中,共有547人次的军阀官僚私人投资和创办了197家企业。这主要反映了
A.军阀官僚已全部资产阶级化
B.“振兴实业”潮流的巨大影响
C.军阀割据混战需要工商业的支撑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