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19-12-14 04:48:3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面是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学校名称的沿革,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和教育信息是(?)

1904—1943年
上海工部局华童中学
1943—1945年
上海市立模范中学
1945—1956年
上海市立晋元中学
1956—1984年
上海市陕北中学
1984—1999年
上海市晋元中学
1999—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①1943年,上海已经沦陷,改名为“模范中学”,此时的教育可能成为日本进行奴化教育的工具
②1945年,谢晋元是保卫上海的抗日名将,可能与纪念爱国将领有关
③1956年,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之“左”倾的思想影响,改为“陕北”
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恢复“晋元”可能与拨乱反正、统一战线和尊重历史有关
A.①②③④? B.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联系相关的实时分析可知,①1943年,上海已经沦陷,改名为“模范中学”,此时的教育可能成为日本进行奴化教育的工具②1945年,谢晋元是保卫上海的抗日名将,可能与纪念爱国将领有关③1956年,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之“左”倾的思想影响,改为“陕北”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恢复“晋元”可能与拨乱反正、统一战线和尊重历史有关,以上都是正确的,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此题为图表型选择题。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出现,较直观的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历史的本质。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群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C.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D.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诗中反映的是诗人对别离的感慨,说到了近代多样的交通工具下,人们离别的次数逐渐增多,别离的情绪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广大人民对“左”倾错误的抵制,科技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下列各项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取得的成就的是(?)
①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的史实再现能力。抓住题干中“文革期间”这一时间范围。依据所学知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在1965年,在“文化大革命”之前,运用排除法排除含④的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现象:近代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或南北发展不平衡.或南方先进于北方);
人们对近代工业的认识不一(答出具体认识的可酌情给分)。
  原因:思想守旧,对西方近代文明存在抵触;担心近代工业发展会威胁专制统治。
(2)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经济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曲折的历程。第(1)问“现象”应据材料进行概括,可从地域、观念来进行分析,原因应从观念、思想上去分析;第(2)问原因应联系其存在的原因,再从政治、经济方面去阐述。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学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其中将无法完成的一个选题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大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创立者;B项西周时期,周武王大规模推行分封制;C项隋唐时期开创的三省六部制为历朝基本沿袭,影响深远;A、B、C项均正确。明太祖时废除宰相制度,并诏令以后不得再设丞相。清朝设军机处,但不可能出现丞相一职。故选D。
点评: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自秦始皇设立丞相一职,皇权与相权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至明太祖时废除丞相,宰相制度宣告终结。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