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4 04:41:08
1、判断题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应该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深受国内经济危机困扰
B.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中国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用材料情境的形式考查了“一国两制”下香港回归的原因。从中英《联合声明》中的关键信息:“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 这是应该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看出英国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是迫于中国的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故选B。
点评:香港回归条件: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一国两制”的方针指导;中英、中葡联合声明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提供法律依据;港澳同胞的期盼。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西汉、东汉、唐朝、明朝四朝初期的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方针上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原因何在?其具体措施有哪些共同点?又各有何侧重点?有何成效?你从中可得到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1)共同的治国方针是休养生息。
(2)原因:①均吸收前朝暴政害民亡国的教训;②统治者都参加过推翻前朝的农民起义并乘农民起义之机夺取政权,认识到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③社会久经动荡、残破、凋敝,民不聊生,统治者难以剥削到很多的租税;④初年统治者大多贤明而有作为。
(3)相同点;①四朝初年均采取宽舒政策,减轻租税赋役,鼓励农耕;②任用贤能,整顿吏治;③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新的封建统治秩序,另一方面也使劳动人民得到了一些土地和劳动时间,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4)侧重点:西汉重农政策和减轻刑罚;东汉重在解决奴婢问题和整顿吏治;唐朝重在制度的调整,采取均田制、租庸调制、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明朝重在加强君主专制和实行屯田,推广植棉。
(5)成效:各朝均使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6)认识:综观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盛衰,统治者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爱惜民力,则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反之,则社会动荡,王朝覆亡。
本题解析:本题在西汉、东汉、唐、明四朝统治方针上命题,考查学生准确地掌握史实和比较历史事物共同点的能力。审题时注意本题所提问题层次较多,且层次简易于混淆,所以特别要注意每一层次的中心词:第一层的“治国方针”、第二层的“具体措施”、第三层的“侧重点”要注意理解,把握这些中心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指他(?)
A.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B.把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
C.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D.首先对客观的自然界进行哲学思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提出“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的理智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由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形成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欧洲和日本的崛起,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状况;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日益形成为国际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9年1月山东德州市高三质检25题)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大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蒸汽机广泛使用②化工业兴起发展③太阳能开发利用④电子产品普遍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抓住恩格斯的话的含义:是说人类征服自然,也破坏了自然。蒸汽机广泛使用,化工业兴起发展,电子产品普遍使用都不同程度的污染了环境。只有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可以排除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