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俄国农奴制改革》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时间:2019-12-14 04:32: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比表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程对比袁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些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冶铁业的严重落后。材料二反映了俄国交通运输业的落后。
(2)说明俄国的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业都非常落后。主要表现为蒸汽动力少,仍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
(3)落后的农奴制度的阻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用比较的眼光看待俄国和中国的近代化改革,感受多元的文化和别样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连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3分)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看法。(9分)


参考答案:
(1)矛盾:既要给农民土地,又不能彻底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专制统治。(3分)
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而改革决定的。(3分)
(2)看法:谈话内容并不完全符合史实。(3分)1861年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但却因赎买土地背负着沉重的债务,并受到村社的束缚。(6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目的的认识。回答 第一问时要紧扣材料,如材料“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砍掉”表明了其矛盾心理。分析原因要注意改革的性质、阶级利益等方面回答。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内容的分析评价能力。回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要梳理改革的内容,尤其是农民获得的利益和农民所受到的剥削。主要从两个方面即政治、经济上分析农民在改革前后的变化,分析其看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民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各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它附属地作为私产。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民。”?
——节选自1861年“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上面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结合你所学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这一事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事件:1861年农奴制改革。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俄国落后于西欧国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农奴的反抗,阶级矛盾尖锐激化;俄国社会出现了要求变革的呼声;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农奴制危机加剧。
(2)①通过改革,俄国的农奴制被废除,封建生产关系遭到破坏,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等,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说它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②改革是在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它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而且,沙皇专制得到了维护。所以说,它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尽管改革形式多种多样,特点各异,但这些改革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惟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德国和美国的榜样;小学教育、农业革新和邮政事业则归功于美国。?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材料一中的“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这里所说的“文明”指的是什么?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文明:西方主要国家所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1961年农奴制度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2)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直接吸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3)方式相同:都是自上而下,通过颁布法令而不是暴力进行的;目的相同:都要摆脱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内容相同:向西方学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列宁在评价1861年改革时说:“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
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
是(?)
A.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B.改革后农民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C.改革后农民支付高额的赎金
D.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理解。由材料所反映的史实得知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所以选A。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