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一)

时间:2019-12-14 04:27:3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古代作品的命名方式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姓名式(如 《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
全集》)、别号式(如《东坡全集》)外,还有一些其他命名方式,其中以帝王年号命名的是
A.《太史公书》
B.《白氏长庆集》
C.《梦溪笔谈》
D.《资治通鉴》



2、判断题  村民杨明在2000年通过直接选举成为村民委员会主任。他能当选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C《刑事诉讼法》
D《民事诉讼法》



3、判断题  下表是中国茶叶产销量及产销值统计表

年代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项目
数量(万担)
比例%
价值(万两)
数量(万担)
比例%
价值(万两)
内销
165.29
76.78
1414
171.48
44.32
1467
外销
50
23.22
769
215.44
55.68
3317
产量
215.2
100
2183
386.92
100
4784
它从本质上反映出?(?)
A.中国茶叶产量和出口大幅增长B.中国经济半殖民化程度加深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判断题  近代以来,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大,经济贸易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在此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美国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了主导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葡篇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_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葡萄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色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国篇
材料二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经济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40年——1870年间英国大规模向全球进行殖民的政治经济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篇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由于美国作为一个经济巨人和超级大国的出现,全球化又获得了额外的巨大提高。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经济就已经十分强大了,只是经济保护主义和相互孤立限制了它充当全球角色。二战后,由于其工业未受到任何损失,经济变得更为强大,从此以后.美、国便担当了管理世界资本主义的重任,包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充当核心角色。美国十分大度地保持自己对进口的开放……允许技术自由转让,通过马歇尔资助计划,美国向欧洲提供了巨额贷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当然,它在向各国提供贷款的同时。也为美国本土的一些跨国公司进入新的市场提供了机会。
——(英)罗宾?科恩、保罗?肯尼迪《全球社会学》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的主要原因。(不得摘抄原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鸣篇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针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如果由于害怕全球化的破坏而希望挡回全球化的力量,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4)利用材料三中克林顿和卡斯特罗的观点,以“正确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为主题写一段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前的20多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国际贸易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各国争先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瑞典),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1973年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荡的“欧洲美元”高达1 000亿。为了稳定美元,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