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12-14 04:23: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选择题  有人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限制袁世凯量身定做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
A.三权分立制
B.总统制
C.责任内阁制
D.君主立宪制



3、选择题  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
A.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C.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4、判断题  2011年1月,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公布,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依次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而周杰伦、韩寒均排在200名之后,这一结果反映
[? ]
A.中国传统典范及遗产深刻影响青年一代
B.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
C.现代传媒带来的“追星”现象已不复存在
D.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甚微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