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12-14 04:22: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哪些报刊为争夺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 )
①《红色中华报》?②《新华日报》③《解放日报》④《中央日报》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央日报》是国民党控制下的报纸,因此不可能为革命胜利发挥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材料一  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仅10月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象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 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半月谈》
材料二  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 人民日报 》( 2008年11月10日01 版)
材料三  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这样的“修正主义者”。 ……他们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
——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上一次大恐慌”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两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为什么两次大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5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共性?(4分)
(3)据材料三说明“修正主义者”解决危机的主张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谈一谈你对应对经济危机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前者:生产的过剩,引发金融危机,经济出现萧条;后者: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风暴,导致经济萧条。美国是世界金融体系中心;世界市场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2)健全社会保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把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调节有机结合起来。


本题解析:本题是联系当前的金融危机及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新、立意新。回答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对我国石窟艺术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扬佛教和道教的产物
B.千佛洞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
C.石窟艺术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D.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石窟艺术是佛教广泛传播的产物以及我国修建石窟的情况。B.C.D三项都客观反映了我国石窟艺术的发展情况。选项A中的“道教”是不符合石窟艺术的发展情况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这现象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C.城乡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土布质次价高,已退出市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叙述,自从洋布盛行后,自产的土布减产并且出现收益减少的现象,放映的是手工业的衰败,自然经济的瓦解,B中完全错误C不是题意D已经推出不是材料中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839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阅读后回答问题(8分)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选自《新全球史》(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问题:(1)通过林则徐的这封信,你能提取怎样的历史信息?
(2)假如维多利亚女王收到了这封信,女王能满足林则徐的要求吗?为什么?
(3)当时中英两国的“宪典”是怎样制订的?


参考答案:
(1)清政府闭关锁国,虚骄自大;禁止鸦片输入,维护国家利益;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等;
(2)不能;原因:英国国力强大,不会理会;英国正准备寻机向中国开战,开拓市场; 当时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女王并无实权。
(3)英国是通过议会制订;而中国根据皇帝旨意制订。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