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九)

时间:2019-12-14 04:06:5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偈议。
材料二: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建设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铁路的修筑权。1900-1905年间铁路总体发展为三千二百哩,除全长201公里的京张铁路为本国修建外,其余铁路均为外国持有部分股权下所修建。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铁路发展面临的困难。(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状况。(4分)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尽管困难重重,我国铁路建设仍然有一定的发展,分析发展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迷信思想和愚昧落后观念的阻碍;资金困难;技术设备受到外国的控制。(4分)
(2)有了一定的发展;主要为外国修筑和控制;铁路总里程少,铁路交通仍然处于落后状况。(4分)
(3)近代经济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外资的进入客观上为铁路发展提供了一部分资金;思想观念逐步发生转变,各个阶层对铁路建设日益重视。(4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可以总结出19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铁路发展艰难的原因是:迷信思想和愚昧落后观念的阻碍;资金困难;同时近代科技革命成果未完全被中国人认可和接受也是重要原因。(2)材料二中文字说明19世纪末中国铁路主要为外国修筑和控制,铁路总里程少,铁路交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处于落后状况。(3)结合所学可直接回答推动中国近代铁路事业发展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近代经济特别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外资的进入客观上为铁路发展提供了一部分资金;思想观念逐步发生转变,各个阶层对铁路建设日益重视。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四:清咸丰戊午年五月,清政府签订某一对外条约:“大清皇帝、大英君主,因视两国情意未洽,今愿重修旧好,俾嗣后得永远相安。……第三款 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总候本国谕旨遵行。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关大臣作为代国秉权大员,觐大清皇上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第五十一款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分析唐太宗、乾隆皇帝不同的“华-夷”观? 并指出对唐、清两代社会有何影响?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四中的条约签订于何时、名称是什么?这些条款反映出“华-夷”地位有何变化?


参考答案:
(1)唐太宗的华夷观念,主要是指中原中央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唐政府处理民族关系是比较开明、开放的,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清乾隆帝的华夷观则主要意指中国与外国;他仍旧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愚昧;清政府正是从乾隆以后实行严格的闭关自守政策,导致中外交往的隔绝、闭目塞听,落后于西方。
(2)经过鸦片战争的失败,魏源、林则徐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受到极大的震动,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产生了,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3)1858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天津条约》;内容中包括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交公文不得称外国人为“夷”;说明当时战败后的清政府地位已经下降,也开始逐渐接受近代通行国际交往准则,而列强则开始在中国争夺全面的殖民特权。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反映的是中国统治者对外的态度,从鄙视外邦到向西方学习。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出现在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
B.鸦片战争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郑和下西洋之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中国新的经济力量比较弱小,不足以分解封建的经济方式。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开始解体,它标志着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年份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40%
38%
36%
34%
31%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8%
34%
43%
37%
36%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22%
27%
37%
36%
43%
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仁者爱仁 ?②存天理,灭人欲 ?③天人感应 ?④民贵君轻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①是孔子的思想主张,②是宋代程朱理学的主张,③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④是战国时代孟子的主张,所以以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①④③②,故答案选B,A C D三项组合时间排序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