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19-12-14 03:59:1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主要是由于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指令性经济计划的实施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判断题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农民对生产缺乏积极性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3、判断题  图6中所示经济成分发展的两次高峰均得益于(? )?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制度的改变
D.“实业救国”的思潮



4、判断题  (13分)历史证明: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如何,对该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中叶以来三百年间,从其拥有的资金到广泛的影响力,皆为一时之冠,有“无徽不成镇”之谚。然而他们却不能在传统的等级社会之外辟出一块新天地。……腰缠万贯,却没有一份属于商人自己独立的权利。徽商成功的秘密在于,与特权官僚结为一体,其势力渗入地方政权,直至朝廷中枢。……嘉庆后,徽人任职的品级和人数都在降低,复遭太平军打击,一蹶不振。徽商失去政治靠山,败落势在难免。
——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 1901年清廷颁布上谕,宣称要将“通商惠工”作为基本国策。1905—1910年期间,国内新设厂矿万元以上资本的就有209家,总资本约7525万元,绅商阶层由此壮大。1909年,江苏谘议局长张謇通电全国:“外侮益剧,部臣失策,国势日危,民不聊生,救亡之举,惟在速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
1911年5月,清廷宣布成立第一届责任内阁,在内阁大臣13人中,满族贵族占了9人,而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称为“皇族内阁”。……各省咨议局联合会发表《宣告全国书》,痛苦地承认“希望绝矣”。
——胡成《困窘的年代》
材料三?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晚清时期徽商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3分)
(2)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新变化及晚清政府的应对情况。(3分)
(3)结合所学知识,用新中国初期的史实证明材料三中“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4分)
(4)请你据上述材料积极建言:当今中国应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市场的关系,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3分)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在秦、汉时期走向终结,新中国的“百花齐放”局面也曾遭遇过寒流。
请回答:
(2) 秦汉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结束过程中的两个重大事件是什么?新中国“百花齐放”局面遭遇寒流主要是在什么时期?
(3) 由此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