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4 03:45:35
1、判断题 在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是因为( ? )
A.德国主力遭到重创
B.协约国军队由防御转人进攻
C.德国军队的战线被突破
D.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消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一战中,戴防毒面具的英国士兵》照片,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这一事件最早发生在凡尔登战役中
B.说明先进武器对一战的结局有着决定作用
C.表明一战对人类的危害非常巨大
D.英国科学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读图和分析图片的能力。由图片及题干可知是“一战中,戴防毒面具的英国士兵”,1915年4月22日,德军在战争中首次使用了化学毒气,故排除A;BD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关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看法很多,下列哪一点看法缺乏足够的依据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军备费用支出的愚蠢深表遗憾,……世界的现状与前景从来没有像目前那么和平。”
——1913年英国财政大臣在接见《每日纪事报》记者时说
材料二? (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首:
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
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
啊,啊,啊,啊!
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三?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材料四? 1916年11月中旬: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病势日益加剧,发展日益加速。欧洲正像一个狂暴的疯子,头向下,一直栽落到深渊。在德国,已宣布所有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德国报界赞同这个方案,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虫”。其他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这样,一切大小国家将成为大杀戮的参加者,任何人即使自己未犯过一次罪,也不能逃脱罪行。
——罗曼·罗兰日记(《世界通史资料选集》近代部分)
(1)你认为材料一中英国财政大臣对时局的分析准确吗?请说明理由。(6分)
(2)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3)材料四中德国“男女公民全体动员”说明了什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影响?(6分)
参考答案:(18分)
(1)不准确。(2分)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欧洲出现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4分)
(2)变化:为祖国和自由而战的信念发生动摇甚至被否定.(2分)
原因:战争持续时间比预期的长;战争异常激烈,伤亡惨重;士兵们看不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对专制的恐惧和反思。(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3)说明德国已经精疲力竭,正在作垂死挣扎。(2分)德国的这种做法使世界大战的破坏和带来的灾难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并延缓了大战的结束。(4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中“对军备费用支出的愚蠢深表遗憾...世界的现状与前景从来没有像目前那么和平...1913年英国财政大臣”据此分析,英国财政大臣对时局的分析认为当时不存在战争的危险,根据教材关于一战的分析,因为列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欧洲出现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可以判断出是不准确的。
(2)结合材料二、三“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八月炮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可以判断出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的变化是为祖国和自由而战的信念发生动摇甚至被否定。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有战争持续时间比预期的长;战争异常激烈,伤亡惨重;士兵们看不到战争结束的希望,对专制的恐惧和反思等方面分析。
(3)材料中“1916年11月中旬...欧洲正像一个狂暴的疯子,头向下,一直栽落到深渊。在德国,已宣布所有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一切大小国家将成为大杀戮的参加者,任何人即使自己未犯过一次罪,也不能逃脱罪行”可以说明德国已经精疲力竭,正在作垂死挣扎。结果一战的结果,德国的这种做法使世界大战的破坏和带来的灾难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并延缓了大战的结束。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图中的站立者是美国总统威尔逊,他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但1917年美国放弃中立,对德宣战。下列关于美国政策变化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战前期,美国奉行“中立”政策
B.一战后期,美国为了“捍卫和平、民主与自由”而对德宣战
C.美国由“中立”到对德宣战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对比
D.美国参战,虽使一战规模升级,但加速了一战结束进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美国在一战前后的态度变化是由于自身的利益决定的,不是为了“捍卫和平、民主与自由”,所以B错误,AC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