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四)

时间:2019-12-14 03:41: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元朝时期,民族融合最突出的成就是
A.各族人民杂居相处
B.黄河流域各族融合为汉人
C.开始形成新民族回族
D.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身为少数民族的蒙古族,在统一中国后,虽然实行优待少数民族的政策,把各民族分为蒙古人、色目人(西域各族和西夏人)、汉人(北方的汉人和契丹人、女真人)、南人(江南的汉人和南方各族人)四个等级,但同时亦鼓励各民族杂居共处,从而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融合。在元代民族融合的进程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是回族的形成,回族作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在元朝时出现在历史的舞台。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邓小平提出了
A.对内改革
B.一国两制
C.创办特区
D.对外开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题目中涉及到的是台湾问题,可见是祖国统一问题,为此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予以解决,ACD不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关于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
B.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它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只能的历史结束
D.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第一部宪法是在1954年通过。明显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一部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的政治制度;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标志着政协代行全国人大只能的历史结束。因此ACD均正确。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注重法制建设,在第一部宪法颁布之前,通过了《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通过了第一部宪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的进展。改革开放后,通过了1982年宪法,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文献,1995年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出现于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识记能力,认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进程。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