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12-14 03:32: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其思想的闪光之处越来越引人注目。阅读下列材料:
为了配合维新变法运动,这部书(《明夷待访录》)被大量秘密印发、传播。梁启超说这部书“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又说:“此书乾隆年间入禁书类,光绪年间我们一班朋友曾私印许多送人,作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请回答:
(1)梁启超为什么要秘密私印和发送《明夷待访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黄宗羲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迪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明夷待访录》激烈地批判君主专制,这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观点;动员人们支持变法(或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2)黄宗羲倡导为天下、为万民的思想,启发中国共产党奉行“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也启发各级领导加强自身修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自人教版历史选修一?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土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四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谓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要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孙中山《论三民主义》(1919年)
(1)“转折”是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种解释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改变原来状况,如方向、形式等。在历史上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转型的变化就是转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

(2)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国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三国改革对三国君主统治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
(3)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
(4)尽管改革失败,但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矢志不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最终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与近代西方民权思想相比,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有何显著特征?
?


参考答案:(1)商鞅变法:由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北魏孝文帝改革:由游牧→农耕(封建化、汉化);俄国农奴制改革:农奴制社会→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日本明治维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2)侧重点:俄国:废除农奴制度;日本: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社会;中国:以变法向西方学习各国大政方针,挽救危机。局限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影响:俄国:巩固和加强了沙皇专制统治;日本:由君主专制政体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中国:加深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危机。
(3 )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比较薄弱;从封建阵营中分化出来的改革派实力强;政府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并真正地实行;有比较有利的国际环境
(4 )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分阶段实现宪政:军政、训政;强调县治和直接民权。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又出现袁世凯复辟的根本原因是
[? ]
A、帝国主义扶植的结果
B、立宪派的支持
C、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辛亥革命不彻底,封建复辟势力依然存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 ]
A.地主阶级改革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经历了下列哪一演变过程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英日式指维新变法仿效英日,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美法式是辛亥革命,主张效法美法,通过暴力革命实行民主共和;俄国式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效法俄国,走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结合所学,A符合题意。
点评:排序型选择题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解题方法:巧解此类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