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五)

时间:2019-12-14 03:26: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关于“一国两制”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B.是为解决台湾问题首先提出的
C.是学习其他国家处理类似问题的先进经验
D.是由周恩来最早提出来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一国两制”是由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创举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亨宗庙;三思立,庙不袱(新死者附祭于先租)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宁,召见仁杰语庐陵事。仁杰敷请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
材料二?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总共和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七中有如下描写:“欲称闺门卸鲁(指文教兴盛之地)盖西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
材料三?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再决定“男女平等”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总过妇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说道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人同等权利。
——陈独秀《我的妇女解放观》(1921年3月8日)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使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6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程朱理学何以对女性贞节作为地方道德标准产生影响、(9分)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末民初有关妇女解放的主要史实,并对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15分)


参考答案:(1)历史因素:父系血缘关系或“家天下”政治等;礼乐制度等
(2)影响:二程把天理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在宋以后成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并成为地方教化的工具;女性贞节观是程朱理学的体现,受到地方推崇和不断强化,从而成为地方道德标准。
(3)史实:废止缠足;改革传统婚姻制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辩证解读:武则天虽有皇帝之尊,却受制于“家天下”政治制度;妇女贞节虽被地方视为道德标准,但妇女身心却遭摧残;五四前后,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观念在时间层面有所体现,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武则天最终立儿子,而没有立侄子武三思为太子。这种强调秩序,强调血缘的亲疏远近,这种思想观念,是由于其处于男尊女卑的父权社会,以及宗法制,强调家天下观念,国家是家族的财产,在继承上强调由家族男子继承,还有为维护这套等级制度而实行的礼乐制度,在实际中也对武则天进行着束缚,所以她才会在打算立武三思时遭到狄仁杰等人的反对。
【考点定位】必修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这一题需要考生注意读问题题干,问题我们换句话说也可以这样说,程朱理学在哪些方面促使地方把女性贞节做为道德标准,这样也许就好理解些。首先我们结合所学知识知道在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这势必会对地方产生影响,这是第一条。再次,就是程朱理学本身包含着对女性的束缚的思想,但是这只是这种观念形成的客观原因,主观原因还有就是当地对这种思想的接受,因此,也就有了,当地对这种贞节观的推崇。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
(3)回答史实部分,比较简单,主要是中华民国成立后在解放妇女方面采取的措施。
第二小问,难度较高,关键看清问题,抓住关键词“分别”“女性地位”“辩证解读”。看见分别,知道每个材料都要进行解析,因此,答案是分成三个部分;所谓的辩证解读,就是对每个材料都要把女性的地位是高是低进行分别的阐述,说明女性的地位在任何一个时期看起来有时候似乎很高,其实都还是比较低的,地位还是低下。
【考点定位】必修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必修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必修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初,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而豪强征敛倍于公赋。给事中李安世上言:“岁饥民流,田业多为豪右所占夺,虽桑井难复,宜更均量,使力业相称。又,所争之田,宜限年断,事久难明,悉归今主,以绝诈妄”。魏主善之,由是始议均田。
――摘自《资治通鉴》卷136
材料二? (公元485年北魏)颁发诏令,实行均田;将土地分为露田、桑田两种。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人受露田20亩。露田加倍或2倍授给,以被轮种。桑田为农业田,不须还官,但须在3年内种植桑、榆、枣等树,而露田在身死后或年过70岁后要还给官府。在不宜种桑的地方,给麻田,男子10亩,妇人5亩。奴婢可与良人接受同样数额的田地。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具体实行均田制时,原有的桑田,所有权不变,但要用来抵销应受份额。已达到应受额者,不得再受,超过应受额部分,可以出卖;不足应受额部分,可以买足。凡土地不足之处,允许向荒地处迁移,土地富足的地方,可以随力所能及借用国有荒地耕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北魏实行均田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露田与桑田的不同之处。
(3)北魏均田制规定土地不得买卖,为什么还出现了土地买卖现象?


参考答案:(1)农民荫附官僚地主,不仅所受盘剥加重了,而且使国家控制人口减少,不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与征发徭役。缓和土地兼并等。
(2)受田数量不同;土地性质不同,桑田属农民私有,露田属国家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
(3)北魏均田制规定受田土地不准买卖,但同时规定,超出或不足受田额部分的桑田可以买卖,所以出现了土地买卖的现象。


本题解析: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关键是注意均田制是一种土地国有制,其实行有缓和土地兼并、稳定社会秩序、增加政府收入的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第一枚探空火箭升空到2001年,中国成功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了太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后,成功地回到地面。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飞船升空十多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送上太空。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返回舱成功降落。
(1)中国在航天技术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神舟五号”“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有何意义?(5分)
材料二?在多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努力下,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见右图)。经过工作人员控制下的多次变轨,11月7号早晨,正式进入200公里绕月轨道,开始了一年的探测工作历程。“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是中国对遥远月球展开探测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第一步。有人说,“嫦娥探月”的意义实际已远远超出了工程本身,具有深远影响。
(2)“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试分析中国开展首次绕月探测的重大意义。(3分)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到2020年,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园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3)建国5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结合材料三归纳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3分)
材料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4)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上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为此,我们必须坚持怎样的发展战略?(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研人员的探索和努力;集中力量重点攻关等。(3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意义:“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返回,是我国首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能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国家;使人类对外空的探索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对和平利用外空的研究作出了贡献。(2分)
(2)意义:①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②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③推动中国科技向新的层次和高度发展;④迈出了积极参与月球资源开发研究的重要一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中国的贡献,为推动国际航天合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分。只要答出其中3点即可)
(3)成就:“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等。<1分)影响:科技创新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国家安全;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增强科技研究综合实力;有利于建立创新型国家等。 (2分)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等。(2分)
考点提示:?科技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中共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考生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重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科技成就外传对世界的影响,注意中西科技发展交流及差异;(2)认识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重大科技成就及其重大意义;(3)认识近现代重大科技成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重视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问题以及各国对待科技的态度等;(5)注意近现代科技成就与社会生活的变迁之间的关系等。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第(1)问的“原因”需要概括归纳得出,回答“意义”时要与现实相联系;解答第(2)问可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科技的深远影响等方面考虑;第(3)问“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影响”要结合材料概括归纳;第(4)问可从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方面进行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