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12-14 03:21: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明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来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主旨是(    )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B.主张理性独立思考
C.发展经世致用之学
D.极力推崇程朱理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李贽的思想,他批判程朱理学,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因此排除A、D两项;经世致用是顾炎武的主要思想,因此排除C项;综上所述,本题只有B项符合题意,因为根据材料中的“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说明李贽的主张是不以孔子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判断,即主张理性独立思想。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的思想主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分析能力,理清李贽的具体主张,明确他批判的是儒学的正统地位,强调理性独立思考,注意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    )
A.道、法、墨、儒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儒、道、墨、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诸子百家。“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比较符合道家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主张。“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比较符合法家推崇君主集权的主张。“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是代表平民阶层利益的墨家。“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比较符合儒家仁政和以德治国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见于《古文尚书·五子之歌》,这是史书中最早记载民(百姓)是立国之根本的思想。与这一思想不一致的是(     )
A.朱熹“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B.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民本思想。材料“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强调理是万物本源,与民本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百姓对君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民本思想,故C项正确;“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仍然强调百姓,故D项正确。所以应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民本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点评:关于宋明理学,常常考查理学代表人物的观点和对理学的评价。如“二程”认为理是万物之本源,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并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理学要求人们加强道德修养,重视气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但理学压抑人性,阻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
材料二  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
——全祖望《题真西山集》
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材料三  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为世界应乎天而顺乎人之革命,去腐败而存良善之革命,由野蛮而进文明之革命,除奴隶而为主人之革命。……今试问吾侪何为而革命?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权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之权利。
——邹容《革命军》(1903年)
(1)阅读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荀子的思想主张。指出荀子对儒家思想的重要贡献。(10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儒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6分)
(3)阅读材料三,列举邹容倡导革命的目的。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出现的背景。(10分)


参考答案:
(1)思想主张:强调礼(或以礼为重);礼法并用;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6分)重要贡献: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4分)
(2)一方面,宋儒吸收借鉴了道家和佛教思想,形成了理学。(3分)另一方面,宋儒认为“佛老之学”废三纲五常,所以持批判态度。(3分)
(3)目的:推翻专制统治;寻求民族独立;提高国际地位;保障国民权利。(4分)背景:改良道路的受挫;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传入。(6分)


本题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及材料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回答第一小问要结合材料“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归纳总结。回答第二小问要联系所学荀子的思想分析解答。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材料“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再结合所学分析解答。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民主革命思想的分析与认识。回答邹容的目的,主要依据材料“……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我中国欲独立……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必有障碍吾国民天赋权利之恶魔焉,吾侪得而扫除之,以复我天赋之权利。”回答“背景”主要联系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特点分析解答。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变迁?荀子的思想、宋明理学;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邹容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