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4 03:20:35
1、选择题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梨洲是指思想家黄宗羲
B.认为《待访录》思想否定君主制
C.梨洲思想与孟子思想同出一辙
D.“真正之转变”意指向近代民权观转变
2、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
材料二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愚牙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
材料三
请回答:
(1)孔子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的主张是什么?(2分)战国时期孟子如何发展了儒家思想(2分)
(2)西汉时期董仲舒如何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2分)
(3)简要说明材料三中两位人物对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或措施)及其主要目的。(6分)
3、选择题 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荐臻:接连到来),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
B.社会矛盾尖锐
C.倭寇为患
D.土地兼并严重
4、选择题 黄宗羲与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
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D.儒学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5、选择题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荀子、董仲舒
B.韩非子、董仲舒
C.商鞅、孟子
D.荀子、孟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