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12-14 03:15:1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第一个打破希腊人神造世界的神秘观念,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的思想家是
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表达的观点是人们可以利用上帝赋予的权力推翻强暴统治,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C.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提出“因信称义” ,主张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因此他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但又坚持宗教信仰,答案选B.
考点:宗教改革
点评:宗教改革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社会、思想和政治运动,实质上是宗教外衣下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它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但不反对宗教信仰。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认识你自己
D.可贵的理性认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出自古希腊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肯定和强调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但是过分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否认了世间的客观评判的标准。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使人们获得了解放灵魂的自主权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沉重打击了宗教神权与贵族特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因信称义”,意思是只要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救赎,成为“义人”。从材料中的“因信得生”以及“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刻感到自己已经获得重生,”等得知宗教改革是反对教会垄断与上帝沟通的权力,主张人人都能直接与上帝沟通。打破了教会的独裁。因此使人们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宗教改革只是在信仰范围之内进行的改革,他们的宗教哲学思想依然带有神学的印记。故选A。
考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点评:马丁路德改革的主要内容: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简化宗教仪式;认为《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上帝和《圣经》面前人人平等;君权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