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12-14 03:12: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代以来,晚清政府与国民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是屡禁不止,这种现象说明
A.列强侵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B.小农经济保护着封建社会的陋习
C.资产阶级革命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村
D.民众的思想文化观念仍然很落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要理解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受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状况决定。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你认为这里的“夷气”主要是指
A.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
C.园中皆为木式家具
D.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是指中国近代的建筑吸收了西洋风格,中国近代建筑呈现出中西融合的特征,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含义不符。
点评: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是高考中的重要考查点,中国近代建筑的变化是物质生活变迁的重要体现。高考在考查物质生活习俗的各自表现之外更侧重对其变迁时代背景的关注,物质生活习俗的变化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强,西方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活方式也随之传播到中国;②清政府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比较繁荣的地区开埠通商,发展近代工商业;③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为物质生活的变化提供了基础;而近代思想文化的进步,则促进了人们生活习俗的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一文中写道:“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天行有常”
C.“天人感应”
D.“存天理,灭人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抓住题干“人性之花”、“个性高扬”等关键词分析,B 项是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带有唯物主义色彩;C 项是董仲舒新儒学内容之一,为加强君权而提出;D 项是朱熹学说,压抑人性。A项体现了人的平等,关爱的思想,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务求拔擢,弘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而课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此乃近于求才贵广、考课贵精之效也。
——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729年)
材料二?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苻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赵翼《廿二史札记·武后之忍》
材料三?总的说来,古人对武则天的毁誉褒贬大凡是从仁义道德观念出发,有许多甚至仅以她是一个女性的角度论是非。由于传统史学眼光的局限,很少从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在内的各项政绩上全面作评述,甚至这方面留下的资料都很少,因此使人无法清晰地勾划出从初唐到盛唐转变的那个历史时期的全貌,人们也就难于对这个贞观到开元的过渡性历史人物有确切的评价。
——胡戟《武则天评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陆贽、赵翼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评价角度。(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胡戟先生评价武则天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9分)


参考答案:
(1)态度:陆贽:肯定武则天;
赵翼:否定武则天。(2分)
角度:陆贽:武则天的选人用人方面
赵翼:武则天残忍好杀(4分)
(2)标准: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在内的各项政绩上全面作评述。(2分)
指导思想: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2分)
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2分)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及历史材料的选择(3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课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可以得出陆贽从选拔人才方面肯定武则天。材料二中的“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可以得出赵翼从武则天残忍好杀的角度否定武则天。
(2)依据材料三中的“很少从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在内的各项政绩上全面作评述”,得出其标准是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在内的各项政绩上全面作评述。依据“人无法清晰地勾划出从初唐到盛唐转变的那个历史时期的全貌”,得出其指导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依据“这方面留下的资料都很少”、“难于对这个贞观到开元的过渡性历史人物有确切的评价”。得出其方法是: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及历史材料的选择;辩证分析的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2013年恰逢辛亥革命102周年和中共建党92周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灾难深重的中国出现了众多救亡图存的杰出人物和几股根子在西方又结合了中国国情的救国思潮。其中,凝聚了人类历史智慧的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因为共产党纲领的许多原则与三民主义基本一致,毛泽东称之为新民主主义。这个时期共产党进行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实是改造过的三民主义革命。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都不是对立的,而是朋友和同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分别说明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对中国产生的巨大的深远影响。(8分)
(2)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都不是对立的,而是朋友和同志。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7分)


参考答案:(1)影响:①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在它的指导下,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后来又发动一系列革命,如二次革命、护国、护法运动等,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4分)
②共产主义:毛泽东、邓小平等把它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它们的指导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振兴道路。(4分)
(2)理解: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3分)两者的一致性具体表现:
①革命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②两者的革命对象、任务相同:两者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③两者都是中国人民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政治纲领,都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产物。(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主要是要回答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可以分别从辛亥革命及其影响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巨大成就进行说明。第(2)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候主要以材料中观点为依据,三民主义同共产主义并不是对立的,有若干原则二者是相通的,二者在反对的目标和革命的性质等方面是一致的,二者也相互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