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4 03:12:50
1、判断题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按此纪年方法,中华民国元年是
A.壬子年
B.癸丑年
C.甲寅年
D.乙卯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中艰苦创业的工人模范是
A.王进喜
B.孟泰
C.耿长锁
D.向秀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美国代表也被迫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是美国代表针对下列哪一事件所说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提案
C.中国成功参加万隆会议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抓住材料中“联合国历史”及“反西方国家”等信息及时间限定可知,此历史事件是指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C、D均与材料表述不符,故选B。
点评: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中国重返联合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有利于同更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3)有利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武则天,名曌,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永徽六年(655)十月,高宗下诏废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则天为后,皇后正式易人。武则天取得皇后的地位并不满足,她还想进一步掌握政权。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她(武则天)向高宗提出十二条建议:(1)劝农桑、薄赋徭;(2)给复三辅地;(3)息兵,以道德化天下;(4)南北中尚禁浮巧;(5)省功费力役;(6)广言路;(7)杜馋口;(8)王公以降皆习《老子》;(9)父在为母服齐哀三年;(10)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11)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12)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高宗曾下诏实行……?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长孙无忌指责武则天不是天下“令族(世家大族)”,骆宾王斥武则天“地实寒微”。
——白寿彝《中国通史》
“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所表“十二事”的内容及作用。(9分)
(2)你如何认识材料二中长孙无忌、骆宾王与司马光对武则天作出的不同评价?(6分)
参考答案:此
(1)内容:重视农业生产;强调德治孝道;提倡节俭;主张纳谏和规范用人制度。(答出一点即可)(3分)
作用:为以后取得政权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唐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6分)
(2)由于武则天的举措冲击了传统门第观念,打击了反对派和门阀势力,所以遭到长孙无忌、骆宾王的指责,此二人的评价立足于门第观念和本阶层的利益;(3分)司马光主要评价了武则天的用人措施,既指出她为巩固统治地位而笼络人才,又肯定了其做法有利于选拔杰出人才。(3分)
本题解析:
(1)劝农桑、薄赋徭——重视农业发展;息兵,以道德化天下、父在为母服齐哀三年——重视德治孝道;;南北中尚禁浮巧——提倡节俭;省功费力役——减轻徭役;广言路、杜馋口、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规范用人制度。提高武则天的政治影响力,为以后取得政权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唐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武则天出身低微,不拘一格用人才,冲击了传统门第观念,遭到遭到长孙无忌、骆宾王的指责,此二人的评价立足于门第观念和本阶层的利益;司马光评价武则天的用人措施,主要两方面的作用,为巩固统治地位而笼络人才,又肯定了其做法有利于选拔杰出人才。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目前,中国已经有约5000家肯德基加盟店,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
①已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
②为世界人民普遍接受
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④实质是资本在世界的新一轮扩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中国能有如此众多的肯德基加盟店,首先说明它已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①对,中国是世界大国,但不等于世界,中国人民也不等于世界人民,②项说法绝对,排除。5000家肯德基加盟店的入驻,给中国带来了大量资金投入,同时由于行业竞争,促使同类行业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从而促进经济发展,③正确。经济全球化本质就是资本在世界的新一轮扩张,④对,答案为C。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关键通过分析历史现象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