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4 03:02:27
1、选择题 古代希腊公共空间发达,至今尚存的神庙、露天剧场、体育场等即是证明,但私人空间却备受限制,如公民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
A.重视公民参政意识的培养
B.人人享有平等的参政权
C.个人生活完全从属于城邦
D.公民权缺乏法律的保障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公共空间发达”、“不参加‘共餐制’,即丧失公民权”等,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相关内容——公民的参政意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两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BC;D项表述本身有一定道理,但不能够体现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排除D。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希腊民主政治·公民的参政意识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古希腊众神与人类一样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含着一条血缘纽带,诸神形象也与凡人形象没有差别,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思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众神与人类一样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 诸神形象也与凡人形象没有差别”, 古希腊人将神的形象赋予人性化的特色,是朴素人文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古罗马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有
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不告不理”的原则 ④三权分立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对近现代西方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某些原则至今仍然被沿用,如陪审制度 、律师制度 、“不告不理”的原则等,三权分立属于启蒙运动的内容,所以选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礼记》
材料二“我们的国体之所以被称作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公民掌握。’,
——伯里克利演讲词
材料三“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缔造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2火人生而平等的原则……我们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的护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我们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犷长存。”
——1863年林肯葛底斯堡演讲词
材料四“中国进化比较欧美还要在先,民权的议论在几千年以前就老早有了,不过当时只是见之于言论,没有形于事实。现在欧美既是成立民国,实现民权,有了一百五十年,中国古人也有这种思想,所以我们要希望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乐,顺乎世界的潮流,非用民权不可。”
——孙中山演讲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基本的政治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根本目的上的区别。(4分)
(2)材料三中林肯所说“新的国家”后来在政治制度上有哪些创新之处?指出古希腊与美国在民主形式上的主要不同。(5分)
(3)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分析它与材料一、三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
参考答案:(1)思想:民本思想(或天下为公);主权在民思想。(2分)
区别:前者为维护君主统治,后者为保障公民治理国家的权力。(2分)
(2)创新:确立联邦制;确立总统共和制;颁布《1787年宪法》(成文宪法),实施三权分立制度 (任答两点,4分)
不同:古希腊是直接民主,美国是间接(代议制)民主。(2分)
(3)思想:民权主义。(1分)
联系:孙中山继承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借鉴、吸收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发展形成民权主义思想。(2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中主要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天下为公”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材料二中“权力不是被少数人、而是被所有公民掌握”,体现了主权在民思想。根据所学,雅典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力;古代中国则主要是维护君主统治。
(2) 材料三中林肯所说“新的国家”指美国的独立,政治制度上的创新是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制;主要不同是,美国是代议制,属于间接民主,雅典属于直接民主。
(3)材料四中“民权的议论”、“ 实现民权”、“ 非用民权不可”, 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材料一中主要介绍古代中国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材料三中介绍美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所以,可得出孙中山继承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借鉴、吸收近代西方民主思想,发展形成民权主义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中共八大提出]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国家的法制。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指出:“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董必武在大会发言中强调,当前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就是要“依法办事”。为此,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他在列举我国法制不完备的现象之后,提出要逐步完备我国的法制……要加速执行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
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6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的观点? (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4分)
(3)结合中共八大以来不同时期的史实,判断并说明中共八大的法制思想是否得到贯彻落实。(6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1分)
材料二:调节经济关系(商贸关系)。(1分)
原因:罗马法中有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等内容,法律程序严谨;罗马法中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体系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如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抑、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等)
(2)立法权应归人民;所立之法应维护众人权益;法律有至高无上的权威。(3分)
梁启超是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是由于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政治平等(追求君主立宪制),实行维新变法的诉求。(4分)
(3)改革开放前,八大的法制思想没有得到全面贯彻。(1分)“文革”期间,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1分)
改革开放后,八大的法制思想得到贯彻。(1分)全面修改的1982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99年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写入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1)“区别”要结合两项法律的内容对比分析,“原因”可从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和借鉴等角度理解;(2)“法治思想”依据材料概括, “时代背景”从国际、国内形势,政治、经济发展等角度分析。(3)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线,改革开放前以“左”倾错误对民主法制践踏的史实来例证;改革开放后以民主法制走向健全与完善的史实来证明。
考点:中外法治建设
点评:古代中国的法律和和西方的法律不同。中国古代的法律侧重于刑法,是为维护君主专制服务的;西方古代的法律侧重于民法,调整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近代西方以古代罗马法为蓝本制定了本国的法律,从根本上来说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的,新中国成立后,重视法治建设,逐渐的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1999年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理论,法治建设迈进了新的阶段。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