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2-14 02:53:03
1、判断题 民国初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这一政策
A.说明政府关心人们
B.体现民主共和精神
C.跪拜、作揖礼节不受欢迎
D.鞠躬、握手等礼节受追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中国参加的历次世博会上,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中国可谓风光无限,在政府积极支持下,各种酒类,还有北京的地毯、毛线、果脯,四川的白蜡、桐油,江苏的苏绣、棉纱,福建的海产品、樟脑,广东的乌木家具等大受欢迎,共获奖1211项,在所有参加国中独占鳌头。上述材料表明(? )
①政府的大力支持是中国产品获胜的原因之一
②中国获奖产品大多集中在传统行业中
③一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机会是我们参展获胜的有利条件
④中国大获全胜说明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曾面临哪三次困难?为克服这些困难,中共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⑴40年代初抗日根据地出现了物资极度匮乏的困难。措施: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展大生产运动。(3分)
⑵50年代初出现了物价猛涨、市场混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困难。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打击投机倒把,加强市场管理,统一财经(或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4分)
⑶60年代初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经济严重下滑的困难。措施: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4分)
本题解析:此题以20世纪40年代初至6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方面面临的三次困难为切入口,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和分析能力。此题的关健是第一问,40年代初,学生比较容易想到1941—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1959年—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难以想到的是建国初面临严重的困难。由于长期的战争和四大家族的残酷掠夺,解放初物价猛涨、市场混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的困难。第二问实际上是考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分配土地的过程中集体的活动非常活跃,当地的积极分子陆续出现并被吸收为干部。农村的街道房屋等外表形象没有什么改变,但各个人的身份地位则因他们参加会议和各种新的活动而有所改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创造了国民政府从来没有设想过的农村机构。”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用排除法较好,抓住题干中“在分配土地的过程中”“当地的积极分子陆续出现并被吸收为干部”这一信息可知改事件是指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因此材料中“新的农村机构”应该是合作社,故C项正确;A、B、C三项时期土地都是公有制,与“在分配土地的过程中积极分子陆续出现并被吸收为干部”的信息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 s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这位学生正确地回答(?)
A.Li Er
B.Zhuang Zhou
C.Meng Ke
D.Xun Kuang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