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12-14 02:34: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1872年的一份统计,当时各通商地区的人口在短时间内激增,连时人都发出感叹:“甚矣,生齿之繁也,可谓庶而富者矣!”在时人眼中看来,人口与商业繁荣的关系是:
A.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加
B.人口的增加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C.对外贸易的扩大刺激了人口与商业的繁荣
D.人口与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对外贸易的增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在时人眼中看来”,而且题干阐述的重点是通商口岸的人口问题,强调的是人口众多,引起社会富庶,题干没有涉及对外贸易问题,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主旨和题眼,读懂材料中时人的感叹,理解历史人物的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在追求近现代民主政治过程中,一曰理念,二曰民情,三曰实践,关乎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0年11月11日,经过在海上66天的漂泊之后,“五月花号"大帆船向北美大陆靠近。船上有102名乘客,约有三分之一是清教徒(注:英国国教中信奉加尔文主义的改革派)……他们必须想尽办法团结在一起才能够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下去。……在经过反复和郑重的讨论协商后,41名男乘客签订了一份公约……我们在上帝面前一起庄严盟誓签约,自愿结成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顺利实施、维护和发展,也为了将来能随时依此而制定和颁布有益于殖民地全体民众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全体都将保证遵守和服从。
——杨雁:《“五月花号公约"对北美殖民地早期政治体制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五月花号公约》所体现的政治理念。结合所学,说明公约产生的背景。(4分)
材料二?马基雅维里在讨论共和的《李维史论》中说,人性的软弱使民众难以抵抗腐的诱惑,他们不易为共和做牺牲,反而更容易被专制权力所网罗,“为了一点小恩小惠就成为专制的帮凶”。而且,就像罗马共和晚期恺撒称帝的时候“民众懵懂无知,居然看不到正在套到自己脖颈上的缳轭”。现在人们回顾共和在中华民国初期的失败,往往归咎于强权人物对共和制度的破坏。制度的失败总是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使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几乎被完全忽略。……1911年的共和革命是在一个人民不自由对自由非常缺乏了解的国家里发生的。中国很幸运地有了像孙中山这样的“贤明之士”,但是,仅仅这样的贤明之士,并不能解除共和的危机:“假如因腐败而衰落的城邦能够东山再起,那也是因为当时正好有德行好的人在世,而不是因为维持着良好秩序的集体德行。此人一死,(国家)便会重蹈覆辙。”
——徐贲《辛亥革命历史教训:腐败的国民乃是共和制度杀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包括哪些?对“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如何认识。(6分)
材料三?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文选》
(3)结合材料三指出在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思路方面,美国和中国有何相似之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了哪些适合国情的民主政治制度?(5分)


参考答案:(1)(1)理念:人民主权;民众自治;依法管理(契约精神)。(2分,答出两点即可)
背景: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新大陆的发现,西欧国家开展殖民活动;恶劣的自然环境。(2分,答出两点即可)
(2)“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 包括: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敌对势力强大, 对共和的破坏;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同盟会内部涣散、意见分歧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4分)
“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是指长期受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众的民主意识尚未觉醒, 奴性顺民习性尚未去除。(只答到腐败的国民, 未加以说明的不给分)(2分)
(3)相似之处:都体现本国特色,避免照搬他国(1分)。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等。(4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中提取关键词“自愿结成民众自治团体……有益于殖民地全体民众利益……,我们全体都保证遵守和服从”可分析出理念;结合1620年联系此时和之前相关史实分析背景。
(2)通过出处可看出作者阐述了辛亥革命历史教训中新观点,指的是腐败的国民乃是共和制度杀手,应是那些没有能在历史书里现身的其他失败因素,结合材料“人性的软弱……”“……有德行好的人在世,而……良好秩序的集体德行”首先分第二小问。然后解决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历史书里留下太专一的印痕”可从社会性质,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
(3)材料中体现了不反对不模仿,所以的在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思路方面根据国情。第二问可以结合所学回答。
点评:本题从近现代历史中美政治文明发展角度考查近现代民主政治,涉及北美大陆五月花号事件,辛亥革命,中美政体等史实,历史跨度较大,难度较大。还可以从联系古代民主政治角度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人说:“理念世界是真实而完美的存在,现实世界只是人类感官对这个完美世界的不完美的折射。”此人是(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的思想家及其主张。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将物质与意识本末倒置的一种哲学观,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唱到:“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得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最有可能在1943年发生的是(?)
A.上海是中国的棉纺织业中心,荣氏家族由过去的“面粉大王”,变为“棉纱大王”
B.上海沦陷,中国的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各种形式吞并
C.美货成为“美祸”
D.国民政府在上海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错误,1943年民族工业早已内迁;B项与事实相符;C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D项错误,此时上海已沦陷。
点评:1943年,抗战还处于相持阶段。上海的民族工业在沦陷前大部分内迁,保护了工业的基础。抗战时期是民族工业发展困难时期,受到日军和官僚资本的压迫。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法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
A.《资政新篇》
B.《共同纲领》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的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初期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具有新民主主义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颁布的的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点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