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12-14 02:34:3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曾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天人感应”理论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体运行法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宋明理学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为根本目的,“天理”意为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故本题应排除A、B、D三项,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条约规定的内容中,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对华采取资本输出侵略方式的有①《北京条约》②《中法新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资本输出的侵略方式是帝国主义阶段的主要侵略方式,在此之前,西方列强在华设厂是非法的,没有条约依据,可排除①,而《辛丑条约》内容除赔款外,其他都是政治性,故也可排除,②③易选,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 )
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 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察对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原因的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以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
A.第一届人大选举刘少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
D.第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方针写入宪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第一届人大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B不对,1958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D不对,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从表格中可知第三、四届人大工作任期期间几乎未召开会议,说明人民代表无法行使其权利,这一时期又主要在“文革”时期,是“左”倾错误发展最严重的时期。C项符合题意。,
点评: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背景、内容、特点及对三大政治制度的建设是高考高频考点。命题可能会将中国民主化、法制化进程与人权问题联系起来考查,从现代化的角度理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十分活跃,都开始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为什么那么关注“人”,而不像西方那样关注“神”?(2分)
(2)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举两例说明。(4分)
(3)在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历史是一个“人不断解放”的过程。到18世纪末时,人类为
解放自身在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方面做了哪些努力?(4分)
(4)中国近代史上,为了人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各阶层做了哪些努力?(4分)
(5)从历史的角度看,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条件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原因: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社会急剧变化;(1分)人民力量的显现,促使思想家们关注大众、民生。(1分)
(2)举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八股取士、文字狱等。(4分。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努力:生产力:工业革命,使人的双手获得极大解放。(1分)思想观念:进行了文艺
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反封建的文化运动,使人的精神得到极大解放。(2分)政治地位进行革命或改革,建立并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法制。(1分)
(4)努力:维新派提出“兴民权,实行戊戌变法;(1分)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进行辛亥
革命;(1分)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1分)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分)
(5)根本条件:生产力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