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19-12-14 02:33:2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0分)改革开放30年,也是中国文化积累、释放、调遥发展的30年。作为生活的提炼与反映,30年中国文化与时代生活和民众情感休戚相关。我们且从《甜蜜蜜》《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两只蝴蝶》这三首各领风骚三五年的大众情,窥斑见豹,看一看这些年中众思想变化的脉络。
材料一? “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冲破质疑和批判,台湾歌?手邓丽君演唱的这首《甜蜜蜜》胜似春风,吹进了被十年“文革”长期桎梏和捆绑的思想和心灵,一首深情款款的情歌在1979年这个特殊的年份,在人们心灵荡起思想解放的涟漪。
材料二?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头……”电影《红高粱》一遍又一遍地把嗓子喊破了。文化的苏醒与复兴几乎同时到来。对“理性”和“传统”的再次颠覆,对人性和个性的强烈呼唤,文艺作品又一次积极主动引领时代,成为思想解放的先锋和主力。
材料三? “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网络歌曲《两只蝴蝶》和 (2002年的第一场雪》走红,急速发展的互联网成为大众的传播媒介。文化走下圣坛“飞入寻常百姓家”,文本表达禁锢减少,文化“翻飞”的个性时代到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甜蜜蜜》盛行的背景是什么?它反映了中国大众思想领域的什么变化? (2分)
(2)材料二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反映了中国大众思想领域的什么变化?这一时期,以张艺谋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开始崛起,你认为他们的作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的《两只蝴蝶》体现了中国大众思想领域的什么变化?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下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5分)


参考答案:(1)文革结束后的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对国人的影响;对文艺前所未有的需求。理性回归。
(2)人性复苏。第五代导演用探索超越反思,突破传统表达方式,体tTAI 主义的觉醒,呼唤人性的回归。
(3)个性张扬。背景:科学技术推动网络的发展;文化传播大众化成为时代特征。内容:形式自由、随意、多样;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影响: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丰富了现代文化的内涵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它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这主要表现在 ( ?)
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
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百家争鸣”局面的社会背景: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因此选A。
点评:从课标的要求看,要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和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国情况的。”体现毛泽东上述思想的政策是
A.“三反”、“五反”运动
B.工矿企业民主改革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实行公私合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图六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法国人和德国人(中间两人;左边图案是星条旗,下边图案是镰刀斧头旗)正在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显示法德两国的和解是指美苏两国冷战的背景下发生的,这说明欧洲的联合是在冷战的两极格局下谋求生存的结果,答案选C,A B D三项不能准确概括欧洲联合的时代背景和目的。
点评:在欧洲联合的原因中应该注意相关不同原因的区别:①根本原因: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加强。②主要原因:欧洲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和发展。③直接原因:为了摆脱美国控制。但欧洲的联合本身即是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一个显著标志。同时还应该仔细体会欧洲联合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民国初年中国的政治发展其实应视为现代中国史上的第一次民主转型。下图记录了1833年~1915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的频率。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共和”“民主”字眼在1893---1913年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的主
要原因。(4分)
材料二 下图为1940年~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2)依图分析1940~1947年“民主”出现的频率高低情况并说明理由。(8分)
材料三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金冲及《新中国的第一年:写在国庆55周年之际》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的政治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简述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或辛亥革命)(4分,答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1940~1944年“民主”出现频率不高,原因是以抗日为重。(2分)1945一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原因是抗日的胜利使人们看到和平的曙光;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946年政协会议的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4分) 1947 年“民主”频率下降,是因为内战爆发,专制统治的压制。(2分)
(3)变化:民主从少数人才享有的权利变成多数人都能享受的权利;贫苦民众从被压在社会最底层到当家作主人。原因:新中国的建立,人民当家作主。(4分)


本题解析:
(1)联系1893---1913年的时代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一时期“共和”“民主”字眼出现的频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
(2)通过材料二 “1940年-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可以看出,1940-1944年民主出现的频率不高;1945一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1947 年“民主”频率下降。原因可以从社会主要矛盾和国内政局的变化等方面分析。
(3)材料三 “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反映了社会各阶层都能享受到管理国家的权利。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