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9-07-11 10:21: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图是1913年章太炎(即章炳麟,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宣传家,著有《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报纸上刊登的征婚广告,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
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C.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这则征婚广告的关键句“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可以推出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这是一则个案征婚不见得成为主要求偶方式,也不见得婚姻自主成为时尚,故B、D错误;C.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此题为图文情境型历史选择题。图文情境型历史选择题以图像和文字为主题情境而设题,融读图、阅读文字、逻辑思维为一体。在该类题型中,图像和文字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以文补图,此类试题以图像为主题情境,另以文字来补充图像内容不能反映的信息。解答此种类型的试题,关键在于从图像中提炼信息,并以文字传递的信息为补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筛选,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由于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来源:91考试网 www.91exAm.org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不尚权谋” 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以天理遏制人欲,根本目的是什么?
(2)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关系角度理解,上文作者为什么认为理学倡导的“义” “利”观是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3)上文作者认为理学倡导的重义轻利的观念有何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1)以纲常伦纪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专制统治。(2)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缺一不可。理学主张完全消除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是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3)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本题解析:本题为延伸迁移性题目,主要考查对宋明理学影响的评价。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思考问题。(1)问结合“天理”的核心内容“三纲五常”回答。(2)问注意题目规定的答题角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也就是从社会生产和社会道德的关系角度分析问题。(3)问考查对材料观点的理解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58年8月,国家计委提出的“二五”计划意见书中规定指标为“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53%左右;农业总产值30%左右。”关于这一指标评价准确的是(?)
A.开启了中国工业化建设大门
B.贯彻了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促进了经济全面快速地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概述1840年到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线索,具体分析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参考答案: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线索:
(1)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在沿海通商口岸设立船坞、工厂,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最早的近代企业;19世纪90年代后,清政府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列强纷纷在中国建立厂矿企业,作为资本输出的主要手段,使外商企业在近代厂矿企业中居有垄断地位;
(2)19实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或官僚),以“自强”为号兴办军事工业,进而以“求富”为号兴办民用工业,在中国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但甲午战争失败后,洋务企业逐渐破产。
(3)从19世纪60——70年代开始,在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出现了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1895年(或《马关条约》签订)后,大量外资在中国兴办工业,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但处境艰难;1914—1918年(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
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
(1)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的支持;(2)北洋政府的一些政策鼓励;(3)“实业救国”热浪的推动;(4)群众性抵制日货运动;(5)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列强减少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增加对中国产品的需求;(6)上述因素刺激了中国商业资本和民间资本迅速向工业资本转移。


本题解析:本题以“近代工业”为切入口,要求学生将1840年到1919年近80年时间内的关系“近代工业”产生和发展的内容串联起来,综合叙述。解题的关键在于要准确理解“近代工业”的历史概念,近代工业是以机器大生产为标志的,不仅包括民族工业,还包括外资、合资等企业,因而对问题中提出的“近代工业”、“民族工业”要分清前者是大概念、后者是小概念。
第1问中对1840年到1919年近代工业发展基本线索的概述,要分别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这三方面来归纳各自的发展状况;对第2问中“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则首先要明确“黄金时代”是指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然后结合这一时期国际国内出现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因素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元宵节吃元宵是中国的传统习俗。1916年元旦,北京的警视厅通令全市卖元宵者,一律改“元宵”为“汤圆”,政府认为“元宵”音不吉利。当时的政府是
A.清政府
B.袁世凯政府
C.段祺瑞政府
D.蒋介石政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