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7-11 10:21: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这种结局(  )
①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归于失败 
②不利于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③进一步扩大了英法与苏联之间的矛盾 
④促使苏联推行避战自保的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英、法、苏谈判的破裂,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归于失败,这种结局有利于德国侵略计划的实施,也促使苏联对英法更不信任,从而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因此,①②③④的叙述都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如图,下面四幅图最能体现中国历史上皇权变化特征的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古代史上,皇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但是呈现出来皇权不断地加强,相权不断地削弱的趋势。故选B。其它各项与史实不符。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内部存在着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总的趋势来看,是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与地方分权不断削弱。与此相关的削弱相权和地方分权的措施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正确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加入WTO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中苏建交;颁布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2 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两极格局结束标志:1991年12月25日,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的事件作为标志,为立国六十九年的苏联划上句号。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如果你生活在西汉时期,有可能发生在你身边的事是
A.听孔子讲学
B.在太学里学习“五经”
C.在书院里听“二程”讲授理学
D.接受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紧扣材料问题中的时间特征“西汉时期”结合所学内容不难直接得出答案,A项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B项汉武帝时期设立太学,儒学“五经”成为最主要的教育内容,C项发生在北宋时代,D项出现在明末清初时代,所以以时间特征为依据,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实质上反映了中国?
A.近代工业不断发展
B.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C.赋税比较沉重
D.民族工业兴起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近代工业包括外国资本家在华投资的企业、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等等,在这些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中国无产阶级产生和壮大。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