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1 10:14:27
1、判断题 有学者这样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部分举措也对以后美国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下列措施体现其不利影响的是
A.金融货币政策
B.贸易保护
C.“以工代赈”
D.农业政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美国新政期间所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虽对美国当时摆脱危机起了一定作用,但贸易保护不利于经济长远的发展,也对美国以后经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0分)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各国纷纷应对。
材料一?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33%,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大幅下降60%,其中,1929年美国的出口总值是52.41亿美元,进口总值43.99亿美元,1932年下降到16.11亿美元和13.23亿美元。?
——摘编自《世界史资料汇辑》?
材料二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美国1028名经济学家致书胡佛总统反对这一关税法案,24个重要贸易对手国向美国政府抗议,随后纷纷采取了关税报复措施……?
——摘编自《外国经济史》?
材料三?30年代初期,斯大林在会见美国客人时说:“我们希望美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在技术方面做我们的老师,我们做他们的学生。”1929至1945年间,苏联和德、法、英、意、日本等国之间约有200个技术援助协议在执行中。可以说,30年代苏联所有的骨干大型企业都是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武装起来的。 1930年,意大利提供国家担保对苏2亿里拉的贷款,随后,英国、德国、瑞典、丹麦、挪威也大都提供了这类信贷。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建成的;同时,1932年时,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6800人。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实施的后果?(4分)
(2)概括材料三苏联在大危机期间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台的背景。(6分)
参考答案:(1)后果: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使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迅速萎缩;加重了经济危机,延缓了世界经济恢复;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4分)
(2)措施:抓住经济危机的机遇,引进西方技术、设备、资金和人才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2分)
背景:苏联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外,未受大危机冲击;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急于对外转嫁危机;苏联工业化急需资金、技术和人才;苏联正确决策。(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民生)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后,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文章指出 “(罗斯福)在1932年初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空前经济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说明。(10分)
参考答案:材料中的观点是罗斯福新政稳定了人们生活。(2分)
罗斯福新政整顿财政金融,稳定了金融体系,有利于百姓的存款保值;在工业方面,采取限制最低工资的办法,保证了工人的基本收入;在农业方面,通过采用保证农产品价格的办法,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罗斯福新政采取实行社会救济的办法,使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能够度过难关;罗斯福新政采取兴办公共工程的办法,扩大了就业机会。(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8分)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主观论述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文字组织与表达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处是把握观点,即新政“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所以在组织史实进行论证时一定要从国民生活的角度入手,不可偏颇。比如说举证新政举措的工业表现时可以说,新政采取限制最低工资的办法,保证了工人的基本收入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它主要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学术领域的自由化和科学化等。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克服专制主义王权”又是如何促进英国“继续前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 年的2070 万人,到1893 年增至2350 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 .1% 上升为6 .6% ……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 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三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激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枸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城市。
——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斯大林时期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基本转变的飞跃前进的时代……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的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
?——布热津斯基《大失败》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世界历史》杂志《苏联的共产主义》
(3 )斯大林时期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形成了有别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的“社会主义体制”。依据材料四概括这一体制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基本思想是只有通过扩大”需求”,才能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加强政府的调节,经济衰退时,扩大政府开支、实行减税,甚至搞赤字预算和发行公债,扩大总需求。经济高涨时,紧缩政府开支、增加税收、减少总需求。货币政策则要用以支持财政政策,作相应的调整。
(4 )概述材料五的经济思想;理论的成就在于它指导下的实践成功,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英王的实际统治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提供了前提。
(2 )西方列强侵略下,通商口岸被迫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小农经济日益破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
(3 )特点: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4 )经济思想: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节,通过调节“需求”,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举例: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使50-7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36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提高了政府威权
B.工会法促进了劳工阶层选民的参政意识
C.新政整合了美国社会政治力量
D.新政促进了南部地区选民的政治转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分析题干,依据“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主党,打成一片。”可知C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