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7-11 10:10:3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是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1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B.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从1912年到1918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到迅速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一时期西方正是在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在这个夹缝中,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故选C。A项是在1895年;B项说的是现象;D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包括民族工业的产生、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和衰落萎缩时期等都是重点。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道光皇帝》一书认为:“我们学习历史,是站在今天看过去,这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拿今天的标准衡量前人,不理解前人的艰辛。二、由于已经知道了结果,就容易做 事后诸葛亮,从而苛求古人。”下列表述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只能用今天的视角评价历史
B.要结合时代背景评价历史
C.尊重历史,肯定前人的任何抉择
D.历史存在被修改的可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中国家庭结构的明显变化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根据调查显示,尽管一些富裕之家仍然保持传统的大家庭,但是4—6口之家的小家庭在北洋政府时期已较为普遍。这样的家庭规模已经不是多代同堂或多个已婚子孙或兄弟共存的大家庭,而多半是夫妻与已婚子女组成的“直系小家庭”。上述家庭结构的出现
A.标志着中国传统宗法制的崩溃
B.是中国社会人权和个性解放的结果
C.标志着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渐解体
D.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结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家庭结构逐渐变小,说明以族权、夫权、家长制为代表的传统家庭开始解体;越来越多小家庭的出现是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参与社交和政治活动增多在家庭观念中的反映,是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以来人权发展的体现和个性解放的结果,因此B项正确。这一时期,传统宗法制依旧存在,家庭结构变小不是其崩溃的标志,充其量只能说明这一制度在衰落中,否定A;导致家庭结构变化的因素很多,如生产力水平(春秋战国的个体小农);思想因素(一夫多妻);政策因素(计划生育)等,经济结构解体的标志应该纺与织和耕与织的分离等经济现象的变化上,家庭结构的变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不是标志,C 项表述不严密;D项则包含在项当中。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为寻求实现国家现代化,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曾有过那些探索?其结果如何?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过哪些重大决策?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参考答案:探索及结果: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都未能实现现代化。(或结果都失败了)决策: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原因:①党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②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实事求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③世界局势的相对缓和,中国正确的外交政策优化了我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重视科技教育,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历史政治综合题,特别是在历史学科中,贯穿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又有机地与政治相联系,达到鉴古知今的目的,反映了历史对热点问题的关注。题目的第一问是历史题,时间限制是近代,在这一个时间范围内的主要阶级、阶层就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第一问为第二问提供了思路,前者的探索失败,后者应体现成功的方面,这一问也要注意时间限制,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后一问涉及政治的内容,要注意观点的正确性。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以下各项中与上述孔子观点不同的是
A.以德治民
B.克己复礼
C.政在爱民
D.仁政治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原文大意是说: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因此ACD都有体现,B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