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7-11 10:05: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30年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时期,材料中美国采取的措施是增加美国进口别国商品的税率,遏制美国的进口产品,保护国内市场。这种做法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世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A、C 、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在街头求职的失业者背上的小木牌写着:I know 3 trades,I speak 3l anguages,Fought for 3years,Have 3 children,And no work for3 months,But Ionly want one job。
材料二


图1 胡佛村及其村民

图2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找

材料三: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肖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傅任敢译《全国工业复兴法(节录)》
材料四:“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傲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杨目、赵晓《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请回答:
(1)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捕捉到哪些历史信息?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是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材料四认为美国经济“真正恢复”得益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美国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缓解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信息:首先发生在美国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造成大批工人失业,生活贫困;胡佛总统的反危机措施失败,危机更加严重,政府威信扫地;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联系: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材料一和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为图2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
(2)内容:“公平竞争”、促使同业团体合作、解决劳资纠纷、保障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等。
(3)评价:“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
得益:第二次世界大战兜售军火。
(4)经验教训:要居安思危,防止经济过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及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确保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的真正繁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中间,是占地宽广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纪念园。在林林总总的纪念雕塑间,最富有历史意味的,可能就是一列在门口列队的人群铜塑。……许多到访的游人都喜欢站在铜像人群中,和昔日的“落魄白领”合影一张。如果说在过去几十年里,这种行为更多是出于一种新奇,那么,现在则似乎真有重复历史悲剧的可能了。?——摘自《经济参考报》2008年12月30日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1935年紧急救济署结束时,共发放了30亿美元的救济金。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摘自“百度百科?罗斯福新政”
请同答:
(1)材料一中的“历史悲剧”指的是什么?这一“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为了应付“历史悲剧”,并对“落魄白领”和普通家庭实施“救济”,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1)“悲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措施:制定“救济法”;建立“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实行“以工代赈”计划;兴办公共工程。
特点:直接救济与提供就业相结合;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干预)。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古今中外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政策,它们在制定时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到了后来却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下列选项与上述说法相符合的是(?)
①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自由主义经济政策?③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④斯大林模式?⑤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⑥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能够判断出③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在苏联起过积极影响,最后被苏联废止并未产生消极影响,不符合题意要求,同理⑥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政府不得已而实行的对外政策,客观上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却因此造成了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总体来看弊大于利,也不符合题意要求,①②④⑤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