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7-11 09:59:5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史实不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现象的是 ( )
A.春秋时期道相孙叔敖修芍陂
B.隋唐时期成为粮食重要产地
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2、判断题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3分)。
(2)从韩非子到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分)
(3)分析材料三中核心思想的特点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3分)



4、判断题  “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人侵
B.清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
C.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
D.康有为、孙中山的个人作用



5、判断题  (15分)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智,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代封建经济的飞跃发展为“百家争鸣”创造了前提。自然科学水平比以前发达,天文、历法、数学有了新突破,医学、地学、工艺学等在古代世界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成就为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思想素材。……在社会大变革时期,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斗争交织在一起,使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动。……“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士”的解放,推动了“百家争鸣”的出现。
——詹子庆《先秦史》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公家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4分)
(2)指出材料二中“德先生将西洋人从黑暗引向光明世界”的事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3)材料三中的这篇文章引发的大讨论实质是什么?并谈谈报纸的作用。(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的认识。(3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