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1 09:59:07
1、选择题 《罗马法》规定:“武力和畏惧完全与自愿的同意背道而驰,而后者乃诚实契约之根基;容许任何此类行为都是悖逆道德的。”又规定:“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由此可见,罗马法
A.重视诚信
B.重视习俗
C.重视个人意志
D.重视契约
2、综合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古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具有世界眼光、记述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各国的历史。
史学界认为,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425年)是第一个具有“世界眼光”的史学家,所著《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世界史”。……他笔下的世界,除希腊本土外,还包括了西亚、北非、黑海沿岸、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
——张广勇《全球通史·导论》
材料二: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称“夷”(未开化的野人)。鸦片战争前人们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 鸦片战争后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演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王中禄《天朝上国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世界文明所呈现出的特点。(3分)结合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的政治文明印证这一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外来作物的传入引种对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态度变化的原因。(6分)
(4)通过对材料“东西方文明”历史现象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6分)
3、选择题 公元前452年至公元前451年,罗马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保障了平民利益,适应了罗马帝国巩固统治的需要
C.有章可循,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标志着罗马法的成熟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 |
图一 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 | 图二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
![]() | ![]() |
图三 现代英国议会下院在召开会议 | 图四 近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
国家 | 走上资本主义民主道路的方式 | 政体 | 政体确立的标志 |
英国 | | 议会制君主立宪 | |
美国 | 美国独立战争 | | |
法国 | | | 1875年宪法或《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德国 | |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 |
5、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古代罗马人建立了集君主、贵族、平民元素于一体的混合政体。其中的“平民元素”体现在( )
A.平民享有广泛的参政权
B.《民法大全》由平民制定
C.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旨在保护平民利益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