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7-11 09:58:4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步解体,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识读右图.对他们所起的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供资本主义发展的劳动力
B.有利于城市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C.有利于小农经济的破产
D.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62年7月,全国大约有2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
A.农村阶级斗争出现新动向?
B.人民公社制度被取消?
C.农村政策出现了右倾动向?
D.适应生产力状况调整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在1958~1960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了克服困难,适度调整了经济政策,农村的部分包产到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实施的。故正确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评论商鞅变法时,司马迁说“秦民大悦”,而司马光却说“人多怨之”。史学研究者的正确态度是
A.支持司马迁的说法
B.查阅相关史料后自作结论
C.支持司马光的说法
D.采用当代学者的权威说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研究历史应该以当时的史料作为依托,亲自考据,得出结论,而不能人云亦云。故选B。ACD项明显错误,因为它们都是从某些人的观点出发。
点评: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材料中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就属于这一类。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该图是反对经济全球化的游行,对其误读的是

A.反全球化运动内含着对全球化秩序性的追求
B.反全球化运动将推动世界的合理发展
C.反全球化运动将阻滞全球化进程
D.反全球化运动存有非理性的一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全球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反全球化运动不会阻滞全
球化的进程。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材料一: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上和思想上获得了一次大解放。——例如,对清朝当年强迫汉人接受的发辫,大多数人都主张剪去,谁若继续留辫子,便为社会舆论所不齿。在服饰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一概束之高阁”,人们穿衣“务趋时髦”。
材料二: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完美、理想的社会模式,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尚,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
——王文泉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说一说当时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重要原因。(3分)
(3)上述材料中有关社会心态的表述是否正确?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1)剪发辫;更新服饰;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2分)
(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布了许多法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分)
(3)不完全正确。因为这种现象只出现在一些大城市,而在广大农村并不显著;社会上还有一些人眷念过去,存在浓厚的皇权心态,如袁世凯掌权后企图复辟帝制等。(2分) (回答相关正确内容,皆可得分)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1)说明辛亥革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生活习俗产生了极大的变化。(2)说明辛亥革命后新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新的措施起到了解放人们思想的作用,人们开始接受了新思想。(3)表述不完全正确。辛亥革命毕竟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在辛亥革命影响较小的广大农村不可能较多出现上述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