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1 09:57:44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1)画面中的“阳光灿烂”应出现于什么时期?民族工业的“阳光灿烂”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社会影响? (6分)
(2)1927-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是怎样的?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8分)
(3)画面中“蛀虫”代表什么势力?“冰雹无情”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3分)
(4)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并指出其根源。(3分)
参考答案:(1)时间:一战期间;影响:①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成熟,发起了新文化动;无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2)短暂发展;①国民政府发起“经济建设运动”;②爱国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③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
(3)四大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遭到巨大打击(或陷入困境)。
(4)在夹逢中生存;根源: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题解析:(1)画面中的“阳光灿烂”是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即一战期间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黄金期;结合所学可直接写出其影响。(2)结合所学可知1927-1936年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其主要原因是①国民政府发起“经济建设运动”;②爱国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③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3)画面中“蛀虫”代表四大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侵害;“冰雹无情”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发展已陷入困境。(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曲折坎坷,其在在夹逢中生存;其之所以失败的根源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属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的掌握。高考试题重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以下发展阶段的考察: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一战期间﹚;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抗日战争以后﹚。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98年,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的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的制度是
A.《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B.《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国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1998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国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的制度。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联盟等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建立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不包括( )。
A.推动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
B.促进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D.有利于形成多极化世界格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这些地域性国际组织建立后,彼此之间降低或者取消关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发展”表现在( ?)
①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④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属于“继承”,②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③错误;①④属于“发展”,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 | 1952年 | 1956年 | 1957年 |
工业总产值 | 343.3 | 703.6 | 783.9 |
农业总产值 | 483.9 | 582.9 | 604.0 |
工农业总产值 | 827.2 | 1286.5 | 1387.9 |
? | 1978年 | 2000年 |
城市数量 | 193个 | 663个 |
小城镇 | 2173个 | 20312个 |
市镇总人口 | 1.7亿 | 4.56亿 |
城市化水平 | 17.9% | 36.1% |
参考答案:
(1)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业化的程度在提高(或工业发展快于农业)(2分)。原因:重视经济调整,采取措施,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制定了“一五”计划;一化三改造的进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苏联的帮助;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政策。(3分)
(2)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连年攀升。(2分)
原因: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动。(3分)
(3)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加快(2分)战略: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2分)
本题解析:
(1)对比表格中的数据,1956、1957年的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比1952年都有了大幅的增长,而工业产值的增长更为迅猛。说明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提高。第二小问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可以从国内、国际两大方面来分析;而国内原因又可以分为政治、经济、理论等方面。
(2)材料二的柱状图反映了我国1978-1998年,即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对外贸易总额迅速增长。第二小问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原因可以从中国的对外政策、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等方面分析。
(3)材料三反映了从1978-2000年,即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数量、小城镇数目、市镇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都有大幅的提高。第二小问国家针对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采取的措施包括:实施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等等。
点评: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体制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创新。近三年高考中均在本知识点有命题出现,应重点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主线,理解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