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1 09:52:54
1、选择题 以下为《十二铜表法》的部分内容,该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注重( )
◇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宽度,直向为八尺,转变处为十六尺。 ◇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罗马的法律。从材料的内容可知,罗马法对道路的通行、人们的财产、邻里关系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罗马法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十二铜表法》各篇目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十一 | 十二 |
传唤 | 审判 | 求偿 (债务赔偿) | 家长权 | 继承及 监护 | 所有权及占有 | 房屋 及 土地 | 私犯 (侵犯他人) | 公法 | 宗教法 | 前五表之补充 | 后五表之补充 |
参考答案:(1)内容:侧重于私人权益纠纷的处理(或侧重于民法)。(3分)
地位: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2分)
(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3分)
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3分)
文化: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3分,答“宗法观念强”等给2分)
(3)时间、地点:1787年,美国费城。(2分)
目的:为美国制定一部宪法;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各州的联合);确立共和原则;实现政府主要部门间权力的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6分,任答三点)
(4)地位: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分)
A处:家庭联产承包。(2分)B处:依法治国。(2分)
原因: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的深化);国营企业改革后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国有企业走向市场,不再由国家直接经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4分)
(5)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思想观念;时代变迁。(4分,任答两点)
本题解析:(1)本题主考察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第三表“求偿(债务赔偿)”,第四表“家长权”,第五表“继承及监护”,第六表“所有权及占有”,第七表“ 房屋及土地”,第八表“ 私犯(侵犯他人)”。概括材料可知罗马法的内容多数侧重于家庭关系和私人权益纠纷的处理。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2)“中华法系的这些特点取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题干提示,中华法系的成因要结合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征分析。“君主既是最高的立法者,又是最高的司法官和行政官”。这一特点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紧密相关。“礼与法合一”,“礼以道德为依归,而法则以礼为中心。”是因为思想上汉代以来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立法和统治的基础是“家”和“家族”,是根据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是中国封建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3)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材料的来源和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787年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宪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关键信息是,能否“通过立法”,把“13个邦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国家,建立一个全国最高政府?”“各以自己的野心去制约他人的野心,达到一种接近平衡的状态”,“至少,是个共和国,永远埋葬君主制?”概括材料可知,召开制宪会议的主要目的为美国制定一部宪法;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实现各州的联合;确立共和原则;实现政府主要部门间权力的相互制衡;保障公民自由。
(4)注意图片上的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结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可知A处:家庭联产承包。B处注意后边的提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填写依法治国。原因要注意市场经济和法治观念之间的联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的深化);国营企业改革后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5)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概括贵南历史问题的能力。归纳影响法律制定发展的基本因素,要结合材料、论从史出。注意关键信息,“中华法系的这些特点取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中国宪法修改的时间等。并且要对时间、空间、材料等隐含的信息进行挖掘。材料一是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产物。材料二是中国法系的特点,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相关。材料三是美国的1787年宪法制定,材料四涉及到中国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历程。从政治制度上分析,涉及到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会合社会主义制度。时移世易,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结构和思想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是小农经济,受到“独尊儒术”的影响,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因此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思想观念、时代变迁是影响法律制定发展的基本因素。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这一设想
A.与我国道家思想如出一辙
B.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
C.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
D.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由“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得出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的特点,他小国寡民的思想与老子的思想有共同之处,但并不是如出一辙,A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这一特点是由希腊的地理环境导致,并非柏拉图的观点造就的,因此B的表述不合史实,符合题意。柏拉图的思想体现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特点,故是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他又把人数局限在5040人中,是对雅典民主中的轮流坐庄和滥用职权现象的反感,但不能说是对雅典民主政治原则的全盘否定,故D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他提出人数的上限是为了让公民更好地参政议政,C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规定:“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这一规定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B.保留了债务奴隶制
C. 主要致力于调解经济纠纷
D.赋予债权人以司法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得将债务人卖于台伯河外的外国或杀死之”“未按债额比例切块,亦不以为罪”说明罗马法主要是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故本题选择A。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古代雅典为公民发放津贴与报酬最重要的目的在于 ( )
A.缓和社会矛盾
B.改善人民生活
C.鼓励公民参政
D.缩小贫富差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