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7-11 09:50: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某报报道:“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未铲除殆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 人或事)……当然接踵而生,毫不足怪。”这则报道应出自下列哪一份报刊?
A.《国闻报》
B.《时务报》
C.《新青年》
D.《民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舆论上掀起 “尊孔复古”的反动逆流。先进知识分子发起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思想进行批判,而其主要阵地就是《新青年》。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点评:关于新文化运动,还可以考查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实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突出特征是(  )
A.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相结合
B.主要限于知识分子范围
C.只限于思想领域
D.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主要限于知识分子范围,属于思想领域内的反封建斗争,这是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故可排除B、C。五四运动中,工人运动开始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而广大的中国农民与马克思主义接触甚少,故D项说法不正确。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点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一考点较为重要,因为他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理论条件,因此在把握这一知识点时,要和后面中国共产党的的建立联系起来,这样才对该知识点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要注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概况和影响,这是常考点。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
A.它是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
B.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更紧密地结合
C.马克思是第一个国际的灵魂
D.它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目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  )
A.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B.“民主与科学”逐步深入人心
C.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D.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该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辨析能力。题干强调“‘新’发展……体现”,题项列出了“体现”内容;经分析可知,A项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B项“民主与科学”逐步深入人心是在新文化运动中发生的;C项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新发展的体现” D项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与题干联系不大。故此题选C项。
考点: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
点评:除了要关注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外,还要注意新文化运动到底新在何处,主要由以下几点: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新,首先在于其指导思想新;其次,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新,在于其内容新;第三,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新,在于其形式的新;第四,新文化运动之所以新,在于其产生的历史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最早提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的思想家是谁
A.阿奎那
B.斯宾诺莎
C.洛克
D.卢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斯宾诺莎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并论证信仰与思想自由的思想家。他将自由看作是政治的目的,既是他一生政治实践的总价,也是对资产阶级自由观的经典表达。因此选B.
考点:近代民主思想
点评:历史人物是构成历史的重要要素,所以人物类选择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能力。要想做好人物类选择题除了要掌握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外,还要了解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结合当时的社会特征,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眼光来正确认识他们。人物类选择题一般有这些特点:1.形式变化多样:有考查某个历史人物的重要历史活动的类型,也有考查比较多个历史人物的类型。2.有的题型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大,有的时间纵跨古今,有的范围横跨中外。3.命题灵活,便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