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1 09:46:54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考成一事,行之数年,自可不加赋而上用足。?
——张居正?
材料二?万里之外,朝下而夕奉行,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
——傅维鳞《明书》?
材料三?嘉靖以来,府州县学中某些混入的生员,不务实 ?学,为非作恶,在地方上形成一种势力。1575年张居正规定 ?“今后岁考,务须严加校阅。如有荒疏庸耄,不堪作养者,即 ?行黜退,不许姑息……童生丛择三场俱通者,始行入学,大府 ?不得过二十人,大州县不得超过十五人,如地方乏才,即四五 ?名亦不为少”。?
——《张文忠公全集》奏疏五?
材料四?张居正曾指出“夫民之亡且乱者,成以贪吏剥 ?下,而上不加恤。豪强兼并,而民贫失所故也”。1577年他提 ?出清丈全国田地,次年正式实行,试图使田地“皆就疆理,无 ?有隐奸。盖既不减额,亦不益赋,贫民不致独困,豪民不能并 ?兼”。?
——《张文忠公全集》附录“文忠公行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张居正创设考成法的目的。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三,概括张居正改革在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抑制土地兼并方面,张居正有哪些认识和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目的是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保证新法畅通。通过考成法,使张居正控制的内阁成为推行变法的中枢,也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从而为全面推行各项改革措施铺平了道路。
(2)整顿学校,重视品行与才学;考试择优录用,灵活控制名额。
(3) 认识:土地兼并造成农民逃亡或起义,农民失地却依旧纳税。措施:按数目清丈田亩,多占田地多纳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李悝主张“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其主要作用是?
A.打击了旧贵族特权?
B.破坏了井田制?
C.稳定了政局?
D.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①顺应历史潮流?②商鞅不畏强权,执法如山
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推行变法,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是?
[? ]
A.司马光?
B.王安石?
C.范仲淹?
D.孝文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0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常不避亲近。法及大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1)据材料一,简要指出“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原因。(3分)
(2)从材料二看,商鞍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3分)从以上材料看,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参考答案:(10分)
(1)商鞍变法实际上是对新旧势力利益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变法严重破坏了旧势力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和既得利益,因此遭到他们的反对。(3分)
(1)效果:民风好转;军事实力强大,成为诸侯国中的强国,地位显著提高。(3分)
原因:按军功授爵,提高了士兵的积极性;严格公平执法,法不阿贵,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保证了变法法令的实施。(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1)在其变法中造成“宗室贵戚多怨望者”是指商鞅触及到了旧势力的既得利益所以遭到反对,(2)本问是从材料二中找到商鞅变法的影响,注意题目中的要求即可,即民风好转;军事实力强大国力增强。最后一问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总结变法成功的原因,即按军功授爵、公平执法,法不阿贵保证了变法法令的实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