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19-07-11 09:32: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请回答:
(1)“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这一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一、三、五”体系: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田中明彦1991年指出,冷战后的世界,军事上存在着美国一个中心,经济上存在着美日德三个中心,在赋予正统性上存在着美、苏、英、法、中五个中心。上述三种力量可称为“一、三、五”体系。
? 材料二 “多权力中心”说:亨利·基辛格1993年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
? 材料三 “一、二、五”体系:中国学者中持比较多的看法是:①从综合国力上看,当推美国一家;②从军事上看,在一个相当时期里仍是美俄两极,因为它们仍拥有经过裁减后的绝大部分核武器和世界军费开支的一半以上;③政治上将出现美、俄、欧、日、中五个力量中心。在过渡时期还可能出现某些地区强国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
? 材料四 “单极——多极”结构:少数中国学者主张,目前的世界处于“单极——多极结构”,即美国独霸下的多极结构,但另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提法低估了美国的相对衰落和多极结构对美国起制约作用的一面。
以上内容是目前史学界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不同解释。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理由。(作答要求:第一、针对某一则材料阐明自己的观点;第二、要结合教材所学知识,提出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第三、论证时要做到“史论结合”言简意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20世纪50-70年代,促进日本经济起飞的客观有利因素是
[? ]
A.废除了封建落后因素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重视教育
D.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真正的欧洲一体化开始于1951年……它们(包括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同法国和联邦德国一起在巴黎共同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该条约也被称为《巴黎条约》……该条约中明确规定煤钢共同体以共同市场、共同目标和共同机构为基础,这三个“共同”实际上是今后的欧共体以及今天的欧盟所确立的长远发展目标的雏形。
材料二 欧共体于1968年7月1日完成了《罗马条约》赋予的取消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限制和关税以及统一各国对外关税税率的任务,建成了关税同盟。……1985年6月欧委会正式提出了关于建设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白皮书,提出要在欧共体内部建立“无国界”的统一大市场……1999年1月1日欧元顺利启动,首先在11个成员国实现了货币联盟,建设和完善经济货币联盟,为实现政治联盟积极创造条件。
材料三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经欧共体各成员国批准,马约于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
材料四 历经波折的《里斯本条约》自2009年12月1日起正式生效,这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叉向前迈出了一大步。《里斯本条约》是在原《欧盟宪法条约》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欧盟宪法条约》先后遭到了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的否决,批准进程陷入僵局。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一体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和材料三、四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其侧重点的不同反映了欧洲一体化怎样的趋势?其又体现了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欧洲的一体化告诉我们,人类必将会实现启蒙运动思想家康德设想的“人类最终会走向永久的世界和平”。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联系现实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
[? ]
A、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了西欧各国
B、美国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C、欧洲经济复兴,对美国态度强硬
D、西欧实力增强,取代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