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11 09:31:39
1、判断题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做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6分)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9分)
2、判断题 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十分重视“民心”,把民心向背看成是国家兴亡和政权兴衰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大略篇》)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则求民之亲爱已,不可得也。”(《君道篇》)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由士以上,则必以礼乐节之;众庶百姓,则必以法数制之。”(《富国篇》)
——以上均摘自《荀子》
材料二:故明主之治国也,众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吏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明主知之,故不养恩爱之心,而增威严之势。?——《韩非子·六反》
材料三: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荀子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的两种观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5分)
(2)材料二反映韩非子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持怎样的观点?后来秦始皇沿用了韩非子的这一观点实行统治,带来了怎样的后果?(2分)
(3)材料三集中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结合史实谈谈在经济方面唐太宗是怎样实践这一思想的?后来取得了怎样的成效?(4分)
(4)对比材料二、三,谈谈你的认识。(1分)
3、判断题 20世纪中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冷战初期(1946—1955年),美国是如何逐步确立并巩固其霸主地位的。
4、判断题 1966年版的《中国地理》教材叙述:“美国是世界上最凶恶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的钢铁工业是为军事工业服务的,产量极不稳定。美国南部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区,土地大多集中在资本家手中,耕作技术相当落后,仅在棉花产区建立了一点纺织工业。”以上叙述反映了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真实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①“两弹一星”?②青藏铁路?③大庆油田?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