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时间:2019-07-11 09:22: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代史上,造成东西方经济差距日益拉大,使东方最终从属于西方的基本原因有
①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 ②资产阶级革命成功?③无产阶级革命受挫?④殖民主义疯狂掠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在近代和主要原因,两个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新闻报刊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紧紧把握着时代的脉搏。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美国时代周刊以美国人的视角透视世界,日本一直是美国关注的重点。观察下列《时代周刊》有关日本的封面回答问题。

材料二 ?在内部建设方面,欧共体实行一系列共同政策和措施。1967年起欧共体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率,1968年 7 月 1 日起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关税和限额,建立关税同盟。1962年7月1日欧共体开始实行共同农业政策。1968年 8 月开始实行农产品统一价格;1969年取消农产品内部关税;1971年起对农产品贸易实施货币补贴制度。1979年3月,在德国总理和法国总统的倡议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8个成员国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将各国货币的汇率与对方固定,共同对美元浮动。?
——国际财经财讯网
材料三?以“小球转动大球”而作为“破冰之旅”载入新中国外交史册的“乒乓外交”曾经备受瞩目。对此事件周恩来总理引用《论语·学而第一》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中国政府心情,并开心地说“现在,门打开了。”
——《环球时报》
材料四 ?……虽然我们是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但这并不必然等于人们之间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我觉得国家之间一定要怀着换位思考的意识,抱着公正客观的态度,来承认和照顾彼此的合理利益需要,这样才能够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增加共识。中国向来有礼尚往来、子诚我信的优良传统,我们愿意同各国交朋友,话沟通,谋合作。?
——据《人民日报》中国外长谈新时期中国外交思想
(1)美国频频关注日本,体现了美国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关注。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崛起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共体成立之后,西欧国家在经济方面不断加强合作的表现。(4分)
(3)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指出“门打开”后“有朋自远方来”的表现。(4分)
(4)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以来,中国加强与世界各国“交朋友,话沟通,谋合作”的主要表现?(2分)新时期中国外交地位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美国的扶植;民主化改革,铲除封建残余;重视科技与教育;采取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发展。(4分)
(2)建立关税同盟;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加强科技合作。(4分)
(3)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4分)
(4)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入WTO、APE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成立上合组织。(答出一个方面即可得分)(2分)综合国力的强弱。(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近些年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向,就是以十年作为一个“年代”,集中考察该年代的历史发展特点,我们可以称之为“年代”史。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就曾先后合作主办了1910年代的中国、1920年代的中国、1930年代的中国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论文集……
正如《1920年代的中国》论文集的编者所言,对1920年代中国历史的整体研究,可以使我们认识到:1920年代的中国,既是民国政治由北洋军阀掌控的北京政府转换到国民党掌控的南京政府的转折时期,又是国共两党由合作发起国民革命及北伐战争到最终破裂走向内战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有起有落、新文化运动继续发展、社会动荡转型的历史。对这段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们认识20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的走向,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请你运用上述方法,概括上世纪70年代中国历史的特点并加以阐述。


参考答案:
观点评论评分提示:
第一层次(10—12分):观点明确,能从多个角度论述,且史实充分、准确,有助于证明观点;语言流畅,论证有力。
第二层次(7—9分):观点明确,有史实支撑论点,无史实错误;但不够充分,史料单一;语言通顺。
第三层次(4—6分):观点明确,无史实支撑论点;语言空洞,没有说服力;
第四层次(0—3分):观点不明,论证不清;逻辑混乱,语言不通。
说明:对特点的概括要能体现整个“70年代”,论证的角度要求3-4个。如:?
特点:转折与突破
论证角度:思想上从坚持左的错误到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政治上从文革动乱到民主法制的重建与完善;统一大业出现新气象
经济上从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到恢复调整,再到经济体制改革;
外交上打破僵局,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到对外开放;
还可以从科教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展开,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同等得分。


本题解析:第一层:提炼观点:上世纪70年代中国历史具有转折与突破的特点(2分)
第二层:围绕观点展开论证,要求,史论结合、多角度。(建议:用全面的方法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科教文化、社会生活等展开论证。)(8分)
第四层:总结升华。(2分)
点评:新课程教材的模式是专题知识的整合,而近两年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对通史体系的考查。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树立通史观念和意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
A.“除井田,民得卖买”
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仁政”,有“以民为本”的思想,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全党认识到“当时进入的只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间历时_____。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我国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历时30年。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