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二)

时间:2019-07-11 09:16:5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原因:①中国受腐朽的专制制度的束缚,而西方先进制度的确立,有利于科技发展;②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而西方相对开放,思想自由,便于广泛吸纳;③中国受固有的农耕经济的阻碍,而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开发新能源与科技创新的驱动力;④中国长期实行科举制,重人文总结,轻自然探究,而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比较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⑤研究风格上,中国比较注重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而西方比较重视严密论证和演绎推理。(每一点1分,答对其中四点可得4分。若仅从中国或西方一个角度答,答出四点可得3分;若答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国心理,西方文化的海洋心态”、“环境气候”、“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中西方在科学技术发面的差异体现在中西方的社会形态,社会意识,以及统治政策以及科学家的研究精神上。另外宗教,环境,设备,资金等因素也是造成差异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和征收标准由人丁到田亩,由实物到银两的变化,反映了
①封建专制渐趋衰落?②商品经济日益发展?③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④国家征收的土地税加重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概括性、理论性很强的组合选择题。我国古代的征税标准由人丁到田亩的变化,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控制减弱,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由实物到银两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正确答案为C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67年10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外交季刊》上写道:“就长期观点而言,我们根本不能让中国永久排除在国际大家庭之外……在这个小小的地球上,不可能听任十亿人口愤怒地在孤立状态生活。”尼克松所说的中国境况得以改变始于(?)。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由尼克松发表言论的时间可以推断材料中所述的“国际大家庭”应指联合国。1971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宣告新中国真正融入了国际大家庭,不再“愤怒地孤立状态生活” 。故选C。AB项发生在1972年,也无法体现出融入国际大家庭的情况;D项在1978年后。
点评: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共产党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
B.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党正确分析了国情
D.共产国际的支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中共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因,主要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成立后,针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A.个人崇拜盛行
B.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混乱
D.执法公正严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A、B、C三项都符合“文革”时期的史实,只有D项不符。
点评:关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命题主要集中在:(1)再认再现“文化大革命”对其民主法制的践踏的史实或对相关历史材料作出正确解读;(2)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中吸取历史教训。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