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19-07-11 09:14: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战后初期的苏联,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主要有? (? )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显露弊端?②肃反扩大化?③个人崇拜更加严重?④一些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批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肃反扩大化并非战后初期,而是二战前的事情,所以②的时间不对。可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赫鲁晓夫改革的意义在于?
A.结束了“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C.破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D.使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评价,可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历史学家黄安年曾经评价道:“他的经济改革,冲击了旧有的模式,具有开创性,兼有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创新和夭折。它基本上是纠正某些偏差,是在维持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局部改革。我们既不能把它看成是异端,也不能视为划时代的创举。”材料中的“他”应是
[? ]
A.罗斯福?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
A.江苏
B.安徽
C.福建
D.广东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试行联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是安徽和四川两省。故正确答案为B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