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7-11 09:03:5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然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是
A.洋务运动全面展开
B.中西文化交流广泛
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万国建筑博物馆”“ 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可知,当时有大量的外国人在此居住,这反映出的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特权在中国经商、居住、传教等,这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突出表现,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3)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国家中,君主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的是?
A.美国
B.法国
C.德意志
D.英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D项符合题意;A、B都实行共和制,没有世袭的君主;德意志的君主(皇帝)拥有实权,故A、B、C均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古代有一个书生带着《四书章句集注》上京城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
A.隋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的作品,所以出现这种情景最早是在宋朝时期,正确的是B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大大扩大了一体化范围,确立了分阶段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1995年,欧盟成员国增至15个;2002年,又同意接受匈牙利等10个中欧国家入盟。
--陈庆军《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 材料二 2010年前三季度中国与四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

? 材料三 自1975年建立正式关系以来,经过双方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联盟)的关系目前已取得巨大进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
--材料二、三均摘自新华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欧洲联盟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这对当今世界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有哪些特点?试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1)趋势:组织规模逐渐扩大;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影响:促进了欧洲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形成;提高了欧洲联盟的国际地位;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亦可)
(2)特点:中国与欧盟的贸易数额最大,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原因:中国的改革开放促使经济快速发展;欧洲联盟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与欧盟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12分)?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材料一:

(1)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2分)
(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2分)
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材料二:

材料三: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3分)
(4)根据材料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参考答案:(1)服饰(或服装)(1分);婚姻礼俗(1分)。
(2)通过图书馆收集资料;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分类比较的方式。(2分,回答其中2点即可);还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分析比较等方式。(1分,答其中一种方式即可)。
(3)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3分,作答其中两点即可)
(4)影响:进一步打破了封闭式的自然经济的束缚;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促进了先进观念、知识技术等传播;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中国近现代进程。(4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