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王阳明认为:“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王阳明意在强调
A.万物皆有天理
B.“灵明”是良知
C.人与自然的和谐
D.天人感应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准确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材料中引文的大意为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我这样的人来认知,这个世界怎能存在呢?突出反映了其思想主张人心之灵明就是良知,良知即是天理,故不可在良知之外求天理。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近代以来,跪拜、作揖等礼节被鞠躬、握手取代,本质上反映了(?)
A.中华传统文化逐渐淡化
B.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C.辛亥革命根除了封建思想
D.平等自由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跪拜、作揖等礼节反映了封建制度下等级森严,鞠躬、握手反映了近代平等自由观念,因此AB不对;C夸大了辛亥革命的作用,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国,但是思想上没有能够根除封建思想,此后陈独秀等人发动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了封建思想,D符合题意。
点评:民国时期人们生活习俗变化的原因:第一,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第二,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当时人们崇尚新礼仪、追求新风尚的重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 )? ? ? ? ? ?
A.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B.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C.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D.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于5月中旬在青岛举行,成为青岛历史上承办级别最高的国际会议。据悉.此次APEC贸易部长会议是继2001年在上海举办之后,时隔13年第二次在我国举办,APEC创办的宗旨是
A.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变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B.消除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贸易身由,以促进社会进步
C.逐步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的自由流通
D.组成经济、货币联盟、推动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B.消除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贸易身由,以促进社会进步”是北美自由贸易区。“C.逐步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的自由流通和D.组成经济、货币联盟、推动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是欧盟。“A.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变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才是APEC创办的宗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进行教学的场所)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间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 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人物B和人物C分别是谁?(3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或措施?(2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4)汉代以后中国出现了一切“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2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2分)
参考答案:
(1)A指孟子B指荀子C指孔子(3分)
(2)主张或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各级学校进行教化(2分)影响:儒学被统治者推崇(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阻滞了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等。(2分)。
(3)主张:反对盲从孔子;反对将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男女平等)。(3分任答三点)
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或工商业者)队伍壮大;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衰落。(3分)
(4)统治者的推崇;科举考试的推动。(2分)
(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2分)
本题解析:本题侧重考查汉朝、明代和新文化运动时期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要求学生具有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材料来说明和论证历史问题的历史素养,同时要具有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品质。第(1)问,解答本问需要结合图片中三位的对话内容即可判断出A是孟子、B是荀子、C是孔子,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是解答本问的关键。第(2)问,由材料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归纳其思想主张或措施即可,其影响结合儒家思想备确立为正统思想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由材料“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即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等;时代背景结合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以及封建制度的衰落归纳即可。第(4)问,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汉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得到了统治者的推崇以及科举考试以儒家的经典著作为考试内容,因此出现了“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第(5)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分析归纳,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
本题难度:一般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