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7-03 03:25: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是1952年刊登在前苏联某报刊上的一幅漫画,漫画左下角的美国人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而美国将军正在欧洲地图上标注美国的军事基地(或领地),右上角的CCCP是前苏联国名的俄文缩写,关于该漫画理解不正确的是

A.美苏冷战局面形成
B.两极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C.美苏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D.美苏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图片中可看到,美国所标注的军事基地在苏联周围均匀而密集分布,对苏联形成了包围圈,这说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开始转变为冷战和对峙,两个矛盾加剧,联系史实,B项所述事件应该发生于1955年,即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而不是题干中的1952年,所以答案为B。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密切结合相关史实分析,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以下漫画(左为美国,右为苏联,柱状物是导弹)形象地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得以长期维持的决定性因素是

A.第三世界力量弱小
B.联合国作用软弱
C.美苏力量均势
D.多极化逐渐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漫画(左为美国,右为苏联,柱状物是导弹)形象地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由于双方势均力敌,既相互对抗又不敢轻易动武,在惊愕·近半个世纪内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护了国际格局的相对稳定,因此选C。第三世界、、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排除AB;多极化逐渐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排除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柏林墙的修筑说明了?(  )
A.美苏关系趋于紧张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美国企图以武力解决美苏对抗关系
D.苏联处于军事优势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柏林墙这一历史概念的准确含义,才可透过现象看本质。柏林危机与柏林墙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前者发生于1948年,其作用是加快了德国的分裂;后者则是德国分裂后,1961年为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民主德国政府沿西柏林边界,在自己境内筑起的一道由水泥墙、铁丝网、瞭望塔组成的封锁线。显然,柏林墙的修筑不是美苏关系趋于缓和的表现,而是趋于紧张的反映。所以A项成立,B项应予排除。C项也不能成立,因为修墙者不是美国而是代表苏联意志的民主德国政府,因而说是“美国企图以武力解决美苏对抗关系”无从谈起。D项更不成立,假如苏联处于军事优势,那么民主德国修筑柏林墙断绝东西柏林之间往来的举措则毫无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有专家认为2008年的国际格局是“群龙无首”,这一评价反映的实质是
A.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B.“一超多强”局面终结
C.多极化格局形成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对下图《被隔开的东西柏林》反映的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直接产物
B.根源是两种社会制度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C.美苏“冷战”造成恶果
D.反映了二战后德国的分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的图片《被隔开的东西柏林》反映了二战后德国的分裂,发生在1949年。B、C、D符合史实;1955 年华约建立,开始与北约形成对峙局面,A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发生在德国分裂之后。故选A。
点评:“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①消极:“冷战”局面形成后,美苏争霸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②积极:美苏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等。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