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3:17:22
1、判断题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中国文化融入了西方因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把“元旦”由民国时期的正月初一改为西方公历的1月1日,表明中国文化融入了西方因素。A项“完整保留”和B项“彻底改变”表述都过于绝对,C项与史实不符。故选D。
点评:中国近代以来,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挑战,而与传统文化相适应的中国社会习俗自然也要引起一些震荡,由此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领域添加了新的气象。充满生机的时代血液注入到了旧式的社会习俗中去,迫使其趋势更新,衍生出新的礼制文化。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变迁,从一个侧面也深刻的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向近现代社会的转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方法为
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
C.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压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帝国主义是最主要的因素。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向中国资本输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劳动力制造产品,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与在中国享受的优惠条件,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行挤压、打击,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首先民族独立,才会从根本上改观。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鲜明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背景不包括? (? )
A.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B.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C.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
D.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55年4月18日--24日,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这是亚非地区举行的没有殖民主义者参加的第一次历史盛会。由于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一些国家对新中国怀有误解和疑惧。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总理在大会发言,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政策,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各国普遍接受,为会议成功奠定了基础。D项不是这一方针提出的背景。
点评: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⑵第一次建交高潮(最突出的成就: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⑶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⑷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万隆精神”指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英)呤喇《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1859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源是
A.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
B.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C.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D.广州被辟为通商口岸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姑娘穿着欧式的服饰,根源在于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表说明
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
时间 | 发达国家间贸易 |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 | 发展中国家间贸易 |
1965 | 59.0 | 32.5 | 3.8 |
1970 | 62.1 | 30.6 | 3.3 |
1975 | 46.6 | 38.4 | 7.2 |
1980 | 44.8 | 39.0 | 9.0 |
1985 | 50.8 | 35.3 | 9.0 |
1990 | 55.3 | 33.4 | 9.6 |
1995 | 47.0 | 37.7 | 14.1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达到了90%,这说明发达国家主导了世界贸易,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
地位没有根本改变,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中的阻碍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C项中的矛盾激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