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七)

时间:2019-07-03 03:09: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维基百科上说:“博尔顿和瓦特成为合伙人后,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
A.经济利益驱动着工业革命
B.专利制度推动科技成果的推广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的帮助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经济垄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767年,博尔顿出于其工厂对动力的需求,认识了瓦特。瓦特则非常希望博尔顿的工厂能发展其蒸汽机技术的优势。1772年瓦特的合伙人鲁巴克,欠了博尔顿1200英磅后陷入经济困境。博尔顿借机会拥有了瓦特三分之二的专利权,并免除约翰的债务。三年后博尔顿和瓦特正式成为合伙人,博尔顿倾其所有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措施中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断发易服
B.废止缠足
C.婚姻自由
D.改用阳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清初曾颁布过“剃发令”即要求汉人必须前额头剃发和脑后扎长辫,否则即视为不归顺清朝统治,这一政令一直持续到晚清时期,所以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革命色彩,故答案选A,B C D三项仅仅具有移风易俗的特点但不带有反清革命意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史内容的感知能力。社会史学是近几十年来的新兴研究范畴,高考将其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质,同时也更好地说明了史学的社会实用功能。与此相关的还有报刊、通信、自然灾害等内容,希望引起学生关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材料一: 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乱则声讨,治则抚绥.
——摘自《清圣祖实录》
材料二
仰凭天道,俯惬人情,以万不得已而用兵.
一一摘自《御制亲征平定 朔漠方略序》
材料三: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四: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
——《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五: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清圣祖(康熙帝)的治国理念。(6分)
(2)据材料三、四,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8分)
(3)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


参考答案:(1) 与民休息;崇尚和平;恩威(剿抚)并用。(6分)
(2)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8分)
(3)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6分)


本题解析:
(1)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 “乱则声讨,治则抚绥”“以万不得已而用兵”。
(2)注意材料三“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材料四“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3)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说明措施;“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说明作用。
点评:“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观点。”这是高考考试能力的基本要求。为此,平时学习中应重视审题训练、忠实于材料、注意材料与教材的有机结合、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加强对非文字信息源的关注等方面培养提高历史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促使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
A.慕尼黑阴谋给苏联带来威胁
B.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
C.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
D.利用德国打击英、法、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当时苏联受到的威胁主要是德国法西斯势力;慕尼黑协定属于苏联构筑集体安全体系失败的具体表现之一。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 )
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说明当时中国社会通货膨胀现象非常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处境艰难。故选C。A项错误,材料信息应该是在解放战争时期;B项错误,国民党的内战是主要的原因;D项明显错误。
点评:解放战争期间,国民政府为了筹措战争的经费,大肆搜刮的同时,实行货币贬值的政策,引起了通货膨胀的严重发展,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灾难。国统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