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3 03:06:06
1、选择题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中,对封建君主专制抨击最为激烈的是( )
A.李贽
B.王夫之
C.黄宗羲
D.顾炎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有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③经世致用思想影响? ④西学东渐影响? ⑤抗清斗争实践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导致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经世致用思想为民主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抗清斗争和民主思想也没有必然联系,⑤可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8分)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3分)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和“其专在上”各指什么。(2分)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1分并予以简要评价。(2分)
材料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存天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三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
(3)依据材料三,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3分)
材料四
(4)从材料四的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4分)
材料五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5)根据材料五,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3分)
参考答案:(1)①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②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③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3分)
(2) “其专在下”指地方权势过大;“其专在上”指君主专制。(2分)思想主张: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1分)
评价:①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②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2分)
(3)①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观念,求利成了“小人”与卑鄙的标记;②封建政府推行盐铁专卖制度,与民争利;③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若答重农抑商政策可酌情给分)。(3分)
(4)信息:①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②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2分)特征:①当时小农经济占主体;②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分)
(5)理由:①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②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③变革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需要等。(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首先一定要明确“第二帝国”指的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隋唐宋时期,而隋唐宋时期政治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指从秦朝开始的三公九卿制向唐朝开始的三省六部制转变。而隋唐宋时期经济格局的变化主要是指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因为北方的战乱、劳动力、人口的南迁、从而由北方转移到南方。而隋唐宋时期选官制度方面的变化主要是指由汉代时期的察举制向隋唐时期科举制转变。
(2)本题中主要考查分封制度和郡县制度,两种制度的得与失,优点和缺点。“其专在下”指分封制度所造成的地方权势过大;“其专在上”指郡县制度所造成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顾炎武的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是指把分封制和郡县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发挥两个制度的优点,所以,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的思想主张是指“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不过在评价时一定要注意一方面要看到顾炎武的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顾炎武当然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3)常见的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传统的儒家思想、封建政府的独特的专卖制度、以及国家的对外政策。传统的儒家思想是指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观念,所以求利也就成了“小人”与卑鄙的标记,搞的世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封建政府的独特的专卖制度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盐铁官营、盐铁官卖制度,与民争利,民必然会失败。另外,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也会成为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4)材料四图片所反映的是清朝中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柱状图的变化就不难发现重要的信息是指“国家税收总量呈上升趋势、而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且逐步超过了农业税”。而从税收的变迁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则是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小农经济尽管仍然是占据主体,但是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的发展。
(5)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在材料中是很容易找到的,例如,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例如,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再例如,变革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需要等,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宋 “第二帝国”;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历史产生的影响是
① 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② 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③ 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④ 促进了民主思想的自由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儒家思想强调政府对思想的控制,以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的统一,并且新儒学就有“三纲五常”的内容,主要讲的是各方面的“服从”,不利于民主思想的发展,所以排除④。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清之际,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此( )
A.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衰弱
B.代表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C.表明了西方民主启蒙思想滋长
D.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有一定影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